再加上知道了她是墨家傳人,更是堅信不疑。
同時暗嘆自己老了,如果沒老,非要眉飛色舞、手舞足蹈不可。
楊瓚:「......什麼法子?」
王允拒絕回答,「這可不能告訴你。」
也不能透露神悅是墨家傳人,因為神悅方才說過,這是個秘密。
楊瓚連忙解釋,「子師兄,我無意探聽機密,但茲事體大......這製鹽之法真如此奇妙?」
邊說邊看向張禎。
張禎點頭,「確實,有人實踐過,得鹽數十倍於今。」
「數十倍?!」
好幾個人發出驚嘆。
對那製鹽之法都十分好奇,又不便多問。
朱儁嘆道,「若真如此,百姓有福了!」
他寒門出身,小時接觸過許多貧苦百姓,深知鹽的重要性。
鐵打的漢子,不吃鹽或少吃鹽,也會慢慢沒了力氣。
他家還算富裕,母親販繒養家,不曾缺過鹽。
可他見過缺鹽的人家,日子極難熬。
若有充足的鹽,山茅野菜也有滋味。
還有軍中,如果士卒每日都能吃鹽,戰力必然提升!
話說到這兒,大家都基本同意降鹽價、鹽稅。
但具體降多少呢?
張禎也在心裡盤算過,沉吟道,「鹽價與關中正月的米價齊平,鹽稅降至四成,如何?」
王允第一個反對,「鹽價可以,但鹽稅太低了!」
深悔方才沒有跟她定好鹽稅數額。
蔡邕、士孫瑞、朱儁、楊瓚等人也是一樣的意思,鹽稅必須多收!
這錢朝廷少收,也是肥了鹽商荷包。
百姓得利也就罷了,為何讓鹽商也得利?
橫堅大家都沒鹽場,鹽稅落不到他們頭上。
張禎:「那諸公以為多少合適?」
王允:「至少六成!」
士孫瑞:「至少七成!」
朱儁:「至少五成!」
楊瓚:「至少六成!」
蔡邕:「六成!」
甚至還有人說八成。
張禎綜合了一下,笑道,「那就五成罷!」
這也是她心裡的價位。
諸公雖還有意見,但見她退步,便也忍下。
張禎正準備說與之關聯的第二件事,就見賈詡和諸葛亮詫異地盯著自己。
「文和叔,孔明,有何高見?」
兩人同時開口。
賈詡:「為何還要征鹽稅?」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