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跟了文和先生與孔明好幾日,聽他們論新鹽政,頭都聽大了。
方方面面都有涉及,只是私鹽提得少,像是不太管的樣子。
張禎:「這個嘛,也管,但不用花太多心思。」
公孫續很疑惑,「為何?」
張禎:「因為朝廷會定下鹽價。若比這個價格高,沒有人會買。若跟這個價格一樣,無利可圖。」
曬鹽法曬出來的鹽,質量更好,數量更多,成本更低,絕非煮鹽法可比。
歷代私鹽難禁,就是因為鹽價過高,才有私鹽商販的利潤空間。
鹽價若被打下來,誰還耐煩販私鹽。
如果這種情況下還有人非要去做,那屬於好人好事,值得表揚。
公孫續一拍大腿,「對哦!」
難怪孔明、文和先生不把私鹽放在心上。
因為用不著!
劉和聽著,也覺得極有道理,忽心念一動,「神悅,若是奪得鹽牌的鹽商,以朝廷所定鹽價出售,卻不記帳目,以逃避鹽稅,又該如何應對?」
他記得很清楚,鹽稅與食鹽售出去的數量相關。
張禎頓住,這確實是個漏洞。
「兄長,這事兒你跟文和先生、孔明說過麼?」
劉和搖頭,「沒有。」
這也是他忽然想到的。
張禎:「那便勞煩兄長去提醒他們,讓他們補上這一塊。」
劉和笑道,「好!」
感覺自己總算有了點用處,拉上公孫續一起走了。
張禎繼續看他們送過來的鹽務章程。
她做事喜歡規範化,也要求賈詡和諸葛亮規範,關於鹽務新政的所有細則,都形成條條框框,而不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。
送文件這種小事,本來不需要公孫續跟劉和,但兩人大概是在賈詡、諸葛亮那邊待煩了,一有文件就搶著送來。
加在一起,已經有了厚厚的一疊。
各項內容都十分詳細,哪怕是外行,看完也會明白大致的過程。
對報名鹽商品行、才幹的考察,早已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。
四月一日,會公布入選競價者的名單。
落選者可以回家,也可以留在京城圍觀最終的結果。
現在張禎重點關注的,唯有鹽牌競價這最後一步。
當天晚上,張禎去賈詡書房,一老一少還在奮筆疾書。
「歇會兒罷,不急在這一時。」
令丫環送上她讓廚房做的補身湯。
賈詡接過來喝了一口,嘆道,「不能不急,四月十日便要鹽牌競價,也就半個多月了。」
諸葛亮也道,「總感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準備好。」
張禎誠懇地道,「已經準備得夠好了,超出了我的預期!」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