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匡扶漢室,她是認真的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505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這父女倆都是風雅之人,張禎也不請去中堂或者書房,在後花園幾棵玉蘭樹下設席相待。

閒話過後,張禎徐徐道,「外叔祖,如今百廢待興,朝廷急需人才,如何是好?」

目前這一兩代,因她看過三國,甄選人才一選一個準。

可再往後,她不知道該選誰。

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,驚才絕艷的人物也就這麼多,朝廷全部用上也不夠。

而且他們會老,會死。

是時候考慮後面的傳承了。

蔡邕捋須笑道,「此事不難,再下一次招賢令。」

他也感覺,隨著朝廷越來越興盛,人才有點不夠用。

遠的不說,就說鹽務司,是從別的官署抽調人員才湊齊。

張禎搖頭,「經過前幾次的徵召,有意入仕的都來了,不願入仕的,再招也無用。何況,徵召而來的也未必合適。」

神悅這話也對,那要怎麼辦呢?蔡邕陷入沉思。

蔡琰手裡搖著團扇,輕輕一拍張禎,嗔道,「神悅,我和你外叔祖都是實誠人,沒那麼多心眼,有話你儘管說。」

這小女郎,分明早已有了主意,又不直說,非讓他們猜。

蔡邕也醒悟過來,「神悅,你說。」

張禎便也直抒己見,「不如,重建太學!」

她這位外叔祖乃文壇領袖,此事找他准沒錯。

蔡邕萬萬沒想到她說的是這件事情,怔了怔,有些激動地道,「可以麼?!」

重建太學,這是他長久以來的心愿。

之前數次想提,又因朝中總有要事,感覺時機不太對。

這事兒他沒和神悅說過,誰知她也能想到。

由此可見,神悅乃全才。

朝政託付給她,諸公盡可放心!

張禎斬釘截鐵地道,「自然可以!」

太學之名,始於西周,作為最高學府卻是漢武帝初建,設立於長安,目的是「置明師,養天下之士。」

講解的科目一開始只有詩、書、禮、易、春秋這五經,之後增加了一些,但基本都是儒家經典。

也就是說,儒家書籍是太學法定的教科書。

老師稱為五經博士,學生稱為博士弟子。

規模最大時,曾築舍萬區,博士弟子高達一萬多人。

到了王莽時期,禮樂分崩,典文殘落,學士們懷揣書籍四散而逃,太學凋零。

後漢光武帝於洛陽重建,鼎盛期間太學生達到三萬多,是朝廷的人才儲備庫。

但書生意氣,一腔抱負,事不平則鳴,看不慣則論。

東漢末年宦官專權,政治黑暗,太學生勇敢地站出來與宦官對抗,遭受了嚴重打擊。

劉表就是其中的一員,被迫逃亡。

曹操也曾上過太學,參與過太學生運動,他能擺脫「贅閹遺丑」的惡名,得到諸多名士清流的好評,原因就在於此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