遷過來做什麼呢?
自然也是邊放牧邊劫掠。
這讓她不得不產生一種猜測。
等她打開呂布的軍報,這種猜測得到了證實,漠北大旱,人馬多死,諸部逃散。
逃向南邊的很多。
呂布本是中軍,按理應在前軍曹操之後。
可曹操一直迷路,不知不覺間,他就衝到最前面去了,也就掌握了大漠第一手消息。
張禎很擔心大軍缺水。
呂布似乎也知道她會擔心這個問題,隨後寫道,他們很幸運,找的嚮導也很靠譜,總能找到水源,讓她不要擔憂。
又說,此次定要封狼居胥,否則不回還。
張禎默默祝他得償所願。
想到即將有大批難民,不,大批胡人內附,她又打開一本冊子,看了上面記錄的糧食庫存,心裡有了底。
而且,馬上就要秋收了。
關中看樣子又是一年大豐收。
各地官府上報的表章,也大多是「碩果纍纍,長勢喜人。」
但也有幾個地方要麼遇上旱災,要麼遇上水災,也都立時得到了治理,能補種的補種,不能補種的,安置到別的地區。
整體而言,不影響大局。
張禎已經十分感謝老天保佑了。
現在的疆域雖不如後世大,也不算小,偶遇自然災害很正常。
只要不是三分之二的地域顆粒無收,互相拉扯一下,就能熬過去。
軍報之外,呂布還給她寫了厚厚的信。
不是同一天寫的,而是想起什麼寫什麼,積攢下來,等著送軍報時附上。
海東青的負重量畢竟有限,承載不了他全部的思念。
張禎看了開頭就臉紅心熱,果斷收起,等著有空時再細看。
公孫瓚東征高句麗的軍報,也是喜訊連連。
與高句麗交戰數次,無一敗績。
更可喜的是,前軍張遼,已率大軍攻克了高句麗丸都城。
張禎目光一定。
丸都城?這個名字有點特別。
再在大腦里一搜索,很快想起了與之關聯的事件。
歷史上,遼東被公孫度控制,高句麗與曹魏聯盟,共同攻打公孫度,後毀約反水,並派兵襲擊遼東西部。
曹魏出兵鎮壓,打到了高句麗王城丸都城,位於後世的吉林集安郊外丸都山。
當時的高句麗王憂位居逃到沃沮,後修築平壤城。
遺憾的是,曹魏政權以為高句麗已經亡了,沒有追過去。
若干年後的五胡亂華時期,高句麗趁機出兵遼東,侵占漢域,掠奪男女。
想到這兒,張禎心中一緊,準備看完軍報就回信,告訴張遼和公孫瓚繼續追,以免養成後患。
雖然歷史中的高句麗要到唐朝才被滅國,但完全可以提前嘛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