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匡扶漢室,她是認真的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515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以上,都不包括皇莊。

皇莊的數據向來是單獨記錄。

單看平均畝產量,可能還沒有太大的感覺,但總量驚人,如同天文數字。

原因有二。

其一,稻穀畝產有了大幅度的增長,一畝增加六十五斤,萬畝就增加六十五萬斤,大漢的稻穀又何止萬畝!

其二,這幾年安置了許多中原流民,在今年達到了一個爆發點,種植的也非荒地,而是朝廷劃給他們的熟地。

大司農張義看著張禎遞給他的紙條,手不自覺有些顫抖,震驚到失態,「這麼多?怎會這麼多?怎可能這麼多?!」

他執掌大司農多年,從來沒有見過麼多糧食。

張禎笑道,「怎不可能呢,一切皆有可能。」

其實,她剛看到的時候,也欣喜得差點跳起來。

張義只覺頭暈目眩,一手扶著桌案,死死盯著紙條上的數字,沉默不語,眼眶逐漸濕潤。

心裡只有一個念頭,哪怕立時死了,他也是笑著的。

張禎有點擔心,「老大人?」

不會一高興上不來氣吧?

那她罪過可大了。

張義擦擦眼淚,笑道,「老夫沒事兒,風大,迷了眼。」

張禎也不戳破,附和道,「今日風是挺大的。」

又道,「多虧老大人提醒我糧倉不夠用,否則還不知如何是好呢。」

時常在外巡視農桑的,不只她一個,還有張義。

七月初,張義特意來大將軍府跟她說,今年糧田增多,莊稼也長得好,糧倉可能不夠用。

她一想這還真是個問題。

培育工作不停止,糧食便會越來越高產,原有的幾大糧倉,確實不能滿足朝廷的儲糧需求。

於是下令在衛州黎陽置黎陽倉,洛陽河陽置河陽倉,華州置廣通倉,陝州置常平倉,都在黃河沿岸,方便運輸。

這是隋文帝的創意,她先借來用一用。

將來若還有隋文帝,這些糧倉他也能接著用,不需要重新修建。

有了墨家提供的各種雷,糧倉修得很快,趕在秋收前建好。

秋收後,各地就開始繳納田賦,用牛馬馱運、用車拉、用人背,慢慢將所有糧倉填滿。

從去年開始,便已經沒有人再敢私下截留稅賦。

張義嘆道,「若非你雷厲風行,糧倉幾年也建不成。」

他就沒見過比張禎做事更快速的人,聰穎、果決、利索,一旦拿定主意,那真是半日都不耽擱,立時就去做。

先人教導「坐而言,起而行」,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
頓了頓又謹慎地試探道,「老夫聽說,皇莊專門培育的稻種,今年畝產超過四百?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