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匡扶漢室,她是認真的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607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張禎:......

是賈文和太厲害,還是小皇帝又在演?

不,應該不是演的,因為沒必要。

呂布悄聲笑道,「成了。」

張禎也是一笑。

過得半月,賈詡說,該宸王千歲上場了。

她便花了兩天時間備課,好好闡述了大漢將士該是什麼樣的。

總結起來就六個字,軍愛民,民愛軍。

呂布也受邀,常去軍學院講課。

他講的就雜了,武藝操練、戰事解析、經驗分享,什麼都有。

大家看他的目光也越來越崇拜。

——

八月初,冀州知州荀彧上表朝廷,請求開倉賑災。

冀北大旱,連著兩個多月未曾落雨,田地中的莊稼皆盡枯死,江河斷流,飲水困難。

這也是張禎攝政以來,遇上的最大天災。

也算是種考驗。

但她沒慌,公卿朝臣也沒慌。

幾個大糧倉裝得滿滿的,錢也多不勝數,家底這般豐厚,有什麼好慌!

不過都很激動,在朝堂上各抒己見,踴躍發言。

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似的。

有人說,賑災需儘快,還得派出特使監督,以免地方上貪污。

當場就有人反駁,萬一特使貪污怎麼辦?最好讓地方官員與朝廷特使相互監督。

又有人說,光是賑災不夠,還得祭拜雨神,興修水利。

說到這兒,大家就下意識看向坐在最前面的張禎。

當年她祈睛有成,眾人都沒忘記。

王允懊惱道,「不可!」

他記得神悅說過,她的神力已在祈睛時用盡。

早就今日,當時就不讓她祈睛了。

還有人提出個建議,把災民分到相鄰的州縣,繼續耕種,反正田地管夠。

孔明小郎君大刀闊斧,清查得極快。

朝廷的田地一天比一天多。

吵吵嚷嚷,聽得張禎頭大,抬手壓下所有聲音,揚聲道,「諸位高見,皆是良策。但這一次,我欲以工代賑。」

王允:「......何意?」

張禎解釋道,「青壯災民,發往白玉京。六成投入工地,四成修鐵路。老弱病殘,由荀知州暫時安置到冀南,災情過後再回家鄉,給予救災糧。」

萬霖已從成都回來,張郃的回覆是夠。

她本想著秋收後再開工,現在有人了,兩相得宜。

糧倉還是得開,不然他們路上吃啥。
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
<span>: ||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