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匡扶漢室,她是認真的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622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當年她確實多次說過思想的重要性,被後人總結為「雙手觸碰不到、雙腳踩踏不到、雙眼凝望不到的遠方,思想亦可到達。」

由此開始了對精神力的研究,但都不得其門而入,只有理論知識。

這理論知識也主要來自於天師道,屬於玄學範疇。

直到兩大醫學院解開人類第一重基因鎖,才不但增加了壽命,還實現了精神力的外放。

人類欣喜若狂,對精神力的研究越發狂熱,甚至還宣稱精神力才是第一生產力。

這倒也沒錯。

華夏文明後來能踏入星空,殲敵無數,就是因為開發了精神力。

高深一點的設備、武器,都需要精神力來操控。

但錯就錯在有些科學家太過冒險激進,在一知半解的領域走得太快,導致出現了一大批失智實驗者。

為了挽回這個錯誤,又全心研究醍醐灌頂技術。

簡單來說,就是將一些生活常識、世界科普通過特定的儀器,灌輸到失智患者腦中。

像是打了個補丁。

成功的那一天,研發者喜不自勝。

試想,如果能將所有知識直接灌輸到人類的腦海里,得節省多少時間?得減輕多少教育費用?得讓多少學渣學酥免除學習的痛苦?

簡直造福人類。

繼續研究了十多年,研發者感覺自己完全是白日做夢,宣布放棄。

因為,醍醐灌頂只能灌輸表面的、簡潔的東西,灌輸不了複雜的、深層次的。

舉個例子,能灌輸「植物需要陽光」,卻不能灌輸「植物為什麼需要陽光?」

想要掌握略深一點的知識,還是只能通過學習。

政府還立法,這項技術嚴禁十八歲以下人員、非失智患者使用。

張禎今年十九,去年達到標準,使用了一次。

當時沒有效果。

這回醒來後,言談舉止像正常人,家人便以為是延遲生效。

就連她爺爺張建新,冷靜下來也覺得招魂什麼的太過虛幻,還是科學更讓人信服。

唯一堅信的只有大師張偉,但沒人聽他的。

張家奉上厚禮,恭送他離開。

番外三 現代篇(4)

隨後,張家又順理成章地測了張禎的精神力,發現她激不起測量儀器的反應。

這種人雖不多,但也有,被稱為荒漠者。

使用不了高深的儀器或設備,也駕馭不了機甲。

張凝正是想到這一點,才趕緊安慰妹妹。

心裡很後悔提起這個話題。

精神力可以修煉,這話不假。

但更多是精細度的控制,很難跨越等級。

換言之,測出來是一等,可能終生都是一等,很難突破到二等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