剿匪原本是守將的任務,但公孫遼和文家並無聯繫,之前來請人幫忙,錢知府出面說和,他也沒有答應。
最後還是知府開了一張條成,允他便宜行事。
因此剿匪後,他乾脆把人送到知府這裡,作為他的一項功績。
這件事守將公孫遼自然也知道,只不過他和錢知府配合還算默契,他守城門,知府不干涉他的行動,還安排糧食和兵器調度,僅僅有條,免了他的後顧之憂。
他並不想因這一件功勞就結怨,反正錢知府拿到的好處,也要分軍隊一半,甚至是大半,還指望他們對抗北齊,保家衛國呢。
錢知府已經收到消息,見到他帶來的成果,大喜,「文公子果真非凡,竟能解決了城外的匪患,本府當上奏陛下,給公子嘉獎才是。」
「大人謬讚了,我能有什麼功勞,一切還多仰賴大人,要不是您,我這些貢品都要打水漂,我文家上下幾百人就要大禍臨頭了,還要感謝大人慷慨相助,文某不勝感激。」
花花轎子人抬人,文聘自然知道和光同塵的道理,直接把剿匪的功勞摁在知府身上,明里暗裡表示,他只希望貢品安全進京,不受波折。
「這是應該的,聖上的東西,誰能不盡心?」錢知府笑捋鬍子,「這樣,我給文公子一道通行符牒,有它在,之後幾道關卡可直接通過。」
作為邊關知府,錢知府還有一項權力,讓其他府城對他的隊伍放行,可不經過檢查。
這原是為了方便傳遞消息和運送糧食,一道道關卡查看實在太麻煩了,會耽誤戰事,所以才有了這種便宜行事的法子。
文聘大喜,「那就多謝大人了。對了,這個匪寨有點特殊,還望大人仔細斟酌。」
「哦?願聞其詳,」錢知府意外,難道這中間還有波折?
文聘說了三當家的來歷,以及大當家和二當家種種不對勁之處。
錢知府家境貧寒,能讀書是因周明端大儒看中其天資,收為關門弟子,後迎娶了師傅幼女,從不參與朝中黨爭,是難得的清流。
他與一般文人不同,在這邊關當知府幾年,深深了解將士的幸苦,對他們並沒有偏見。
當初賀蘭軍在正陽城門外被下令射殺,他也是想阻攔的。
他並不認為賀蘭將軍會謀反,曾洋的舉動實在太草率了,但他被攔在城樓下,喊破喉嚨也沒人搭理。
錢知府是惱的,甚至懷疑曾洋和公孫遼有勾結,但現在大敵當前,城中還有幾萬百姓需要保護,不能自亂正腳,只能引而不發。
現在聽到有人故意訓練盜匪用賀蘭軍的槍法武功,他心中自然有了思量,「這件事我會上書給陛下,一切交給陛下裁奪。」
至於審問,已經沒什麼好審問的了,包括三當家在內,除了能交代他們原本匪寨的位置,其餘一無所知。
而上書的目的,也不是查清真相,而是提醒楚帝,有人故意陷害賀蘭軍,之前的事或許也一樣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