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母親可有見過那人?他長什麼模樣,還說過什麼嗎?」
好些天了,一直沒有魏玠的消息。
她猜測,或許是他那張臉太招搖,為了方便,他早已易容成其他模樣,所以才一直找不見。
而他幫羅生,便是幫她。
既如此,為何不直接來見她。
羅生是個謹慎的人,類似的問題,他早已問過自己的母親。
「公主,家母說,送這書冊是個小乞丐,應是受人之託辦事,她並未見到背後之人。」
這個回答,昭華並不意外。
如果魏玠有意躲藏,不讓她尋到,便不會暴露身份。
只是,這種希望破滅的感覺,實在不好受。
她先屏退了羅生,並叮囑他,以後若是再有那人的消息,定要馬上來告知她。
羅生不知她為何這樣在意,但通過她的種種反應,猜到她一定認得那人。
於是他留了個心。
沒成想,不到幾天,他就有了發現。
同樣的字跡,他竟然在魏相的字畫上看到了。
可他在腦袋裡轉了好幾個彎兒,也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。
他也沒有將此事告訴昭華,暗暗放在心裡,靜觀其變。
轉眼寒冬過去,天啟的外患也得到了化解。
如昭華所預測的那樣,天啟和阿敕勒部同盟後,大漠和北涼便開始從中作梗,最終沒有一個國家出兵西祁,年後一個月,阿敕勒部與西祁在邊境和談。
至此,邊境免於戰事,宣仁帝的一樁心事了了。
但內憂常有。
上堯城又現災情,朝會上,許多大臣舉薦長公主前往賑災。
他們有些是出於真心,認為長公主有經驗。
有些則是故意刁難。
上堯的災情已有兩年之久,早前也派遣欽差前去,卻始終沒有成效。
如今百姓怨聲載道,已成死局。
面對如此重任,昭華並不推脫。
她知道,朝中尚有許多人對她不滿,總得讓他們心服口服。
而且上堯本是富饒之地,若能治理好並得到它,必是一大助力。
皇后得知昭華要去上堯,十分擔憂。
「華兒,一定要去嗎?母后聽說,那地方的災情尤其嚴峻,已經到了鬻兒賣女、食人肉的地步。去那兒的外鄉人,基本都有去無回。
「你父皇派去的一個欽差,就無端死在了那兒,還屍首無存。
「你要去那邊,叫母后怎能放心呢!」
昭華也清楚上堯的危險。
但那裡也有天啟的百姓。
許多人挨餓,被逼走上絕路。
唇亡齒寒,若放任不管,必然成為大患。
「母后,兒臣會帶上足夠的人馬,處理完災情就回來。」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