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度關山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2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整個王庭上下再次忙碌起來,收到阿斯爾的傳信後,其餘各長老的部族也紛紛派來青壯年「支援建設」,順便學習經驗。

就這樣又折騰了大半個月,第一座煉鐵的「小高爐」終於順利落成。

那爐子比起現代真正的高爐當然還不夠看,但對於赫勒人來說,卻已是前所未有的龐然大物。

整體高度約莫十餘米,最粗處的直徑則在五米左右,爐內有效容積大概能有五十立方米。

謝晏腿傷痊癒後便迫不及待親自去現場看過,不得不說,赫勒工匠的智慧可比他強多了。

他只是照葫蘆畫瓢,把在現代見過、學過的技術照搬過來,這些赫勒人卻是從零開始。

他們連其中具體的化學原理都並不懂得,卻也能通過不斷的試錯實驗,將他畫出的圖紙付諸實際,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,做出更符合現在技術水平的改進。

隨著煉爐的體積加大,為了保證中心溫度,原本圓形的爐體被改成了橢圓形;送風口則放在了橢圓長軸的兩側,中間的爐膛也加粗、加高,爐腹做成了近似喇叭的形狀,下部向外傾斜,風口管斜向插入向上鼓風。

高爐生產時,工匠從爐頂上方裝入鐵礦石,還有新燃料焦炭和造渣用的石灰石,從下方的風口吹入已經預熱好的空氣,動力自然是水排。

焦炭與氧氣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,氣體在爐內上升過程中,與鐵礦石進行還原反應,除去氧元素便能得到鐵。

熔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,其他雜質和石灰石等助燃劑生成的爐渣,則從渣口排出。

爐頂上的出風口還有副產品高爐煤氣,可惜現在還沒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煤氣也收集起來再次利用,它們淨化後也能再繼續做燃料呢。

工業化生產不可避免會產生廢氣、廢水和廢渣污染。

謝晏其實也想過這個問題,但當下對赫勒人來說,發展生產力才是最重要的,只能先犧牲一點自然環境。

不過他還是儘量對污染物都進行了淨化處理,例如深埋和過濾等等。

謝晏記得煤渣好像也能二次利用,便先集中收集起來,等想到了辦法再做加工。

在工匠們反覆試驗煉鐵的時候,謝晏還又做了些別的「發明創造」。

這次主要是農業方面的,一想到那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海,還有裡面隨處可見的蜜蜂,謝晏便動了心思,打算教赫勒人做蜂箱來養蜜蜂。

其實做蜂箱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,就是用木板做成巢框,中間最好有一層層活動的隔板,方便取出收割蜂蜜,再打上蠟做好防潮防蟲蟻的處理,用糖漿或蜂蜜引誘蜜蜂來築巢就可以了。

工藝上的問題都好解決,赫勒人最需要改變的,實際上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。

自傳說中的「大都」覆滅,他們便世代在草原上流離,很少有長久固定的居所,即使是坦格里赫勒如今這樣繁華的王庭,隔上幾年也會隨著水土的改變而搬遷。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