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自己的頭像刻在錢幣上發行還是恥度太大了,謝晏在發現有族人悄悄雕刻自己的塑像來崇拜時,已經尷尬過一次,這回說什麼也不能讓阿斯爾再這麼幹。
讓貨幣進入流通的方式有很多,最簡單粗暴的就是直接回收民間的貴重金屬,鑄成統一規格的錢幣後再發放回去。
間接一點可以通過「財政投資」,譬如正在建設中的城牆工事,等新錢鑄好便用它們來當「工資」,從首領的私產,勉強算是「國庫」里撥些糧食和牲畜、布匹之類的硬通貨,鼓勵人們用這些錢幣來進行交易。
難點主要在確定兌換比例和調節物價上,還有統一度量衡,以及最重要的,法律。
律法是社會運行的基礎規則,確保錢幣「價值」也需要強權做背書,赫勒人的法律還停留在習慣法的形態,尚未成文且沒有固定的執行標準與機構,幸而民風淳樸剽悍,倒也剛好自洽。
但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,不說進步到多麼先進的程度,至少要先過渡到封建社會吧?那還是得要有一套完整的政體和法典,以此為基準再慢慢改革。
這些東西還不能光靠謝晏憑空生造,須得根據赫勒的社會現狀和傳統習俗來定。
阿斯爾已傳書給各大部族長老,將從前的習慣法整理成文字,並收集所有可行的意見,匯總後編撰修訂。
又是一個大工程,謝晏只希望能夠在城池正式建好的那一天完成,在那之前,便先頒布臨時條例,養成人們遵紀守法的好習慣。
市集的位置設在聚居地東南側的一片空地,現在的王庭到新城址的必經之路上。
早晨謝晏和阿斯爾出發去視察城牆時,那裡還沒有擺出多少攤位,再回來時便已人群熙攘,各式小攤鱗次櫛比,熱鬧極了。
攤主們大多用氈毯鋪在地上,席地擺上貨物,也有帶矮桌和支架子搭篷布的,裡面賣什麼的都有,常見的手工製品,如牛角梳、牛皮帶和水囊皮帽之類的,還有鍋碗瓢盆等日用品,或是戒指項鍊一類的飾物和製衣的布匹。
馬具自然也必不可少,賣得最好的就是馬鞍與馬鐙,此外最受歡迎的攤位便是賣吃食的。
雖然金貴的香料暫時還屬於「可敦特供」,但自從油和糖的產量提升後,聰明勤勞的赫勒人也自發創造出不少新鮮的食物做法,油脂和蜂蜜、酸奶的香氣飄散在集市上,引誘著人們往那攤子的方向走。
謝晏也循著味道去了。
他把做紙的方法傳授給工匠,有願意學習的族人,亦可到工坊來做學徒,書寫用的紙原料是樺樹皮和麻,還有用草做的草紙,市集裡亦有賣紙的。
這些紙文化傳播的作用還沒顯現,其他用途已被開發出來,譬如此時謝晏想嘗一嘗的「炸酥肉」和「炸酸奶」,便用了粗紙來做包裝。
那擺攤的婦女認出謝晏,堅決不肯要他的「錢」,最後還是謝晏說那枚銀珠是他對她與家人的賜福,她才喜笑顏開地收下,口中連連念著「感謝神使可敦」、「天神庇佑」云云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