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權宦心如死灰後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8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憑什麼,庶出就要被嫡出壓住一頭,他不甘心。

有些絆腳石,是時候該除去了。

第26章

大皇子在宮中積勢已久,一直以來的諸多行動都是低調進行。

雖說眾人心裡門清熹王的勢力正在不斷壯大,但礙於明面上依舊是太子監國,大皇子從未有過僭越之舉。而在最近一次大朝會上,大皇子主動提出和駐紮嘉峪關的將士簽訂入京畿卸武裝的守和協定。

一石激起千層浪,此舉不僅戍守邊關的將士義憤填膺,他們原就該進京,何須要簽訂什麼協定才准進;就是原本支持大皇子的官員也沸反盈天,他們分明占儘先機,怎能棄大好之勢引狼入室。

而對於此舉的解釋,大皇子是這樣說的。

邊關將士也屬京畿人士,總將人束縛在嘉峪關禁止入京不合適,再關鍵的朝局也斷沒有讓人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,大周一貫講究仁政,朝廷如此令行禁止,那成什麼了。

這樣一說,眾人漸次緘了口。

而對於原本戍守邊疆的將士,簽訂守和協定卸下武裝也是為了防止陛下昏迷時期宮闈生變,事急從權。倘若不這樣,他們就只能繼續駐紮在嘉峪關了。

此諫出來當天雙方一片反對之聲,然而漸漸的,有些思念親人的將士熬不住了,他們本就沒有異心,行得正坐地端,也不怕卸去武裝回京和家人團聚,勢頭漸漸往同意的方向一邊倒。

通政參知對於大皇子此舉也是同意的,甚至頗有讚賞之意。從長遠來看,大皇子有仁者之風君子之義,此諫充分彰顯了他的氣度,屆時必會有更多明事理的官員向大皇子靠攏,此子前途不可限量。

通政參知對大皇子愈發滿意,也就對太子愈加失望,這本該是一國儲君思慮的事。

不過事已至此,都不重要了。

左右大皇子是個中用的,有他在,至少可保家族三代榮寵不衰。他作為一族之長,見此盛狀,足夠了。

至此,大皇子提出的守和協定順利推行,大朝會上諸位官員反饋回的也俱是好消息,文武百官更是對大皇子交口稱讚。

朝會散去,容訣不疾不徐地走在眾位官員後頭。

他在思忖大皇子此舉目的為何,不過從目前各方的正向反饋來看,大皇子確實是在為駐紮嘉峪關的將士考慮,容訣都險些信了,如果他不知道當初這些將士駐留在嘉峪關也有大皇子一份功勞的話。

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