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心已經耗盡的首輔大人,只能親自走到他的身後,連人帶椅子端起來,放在書案前面。
他正打算退開,低頭一看,胸前有一隻小圓手——朱翊鈞那小傢伙害怕摔跤,攥著他的衣襟。
「殿下……」
朱翊鈞趕緊鬆手,想了想又貼心的為他撫平常服上的褶子,嘿嘿的笑:「別生氣別生氣~」
這一上午的時間,眼看就要過去了。張居正抽出一本《三字經》開始正式授課。
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□□。苟不教,性乃遷。教之道,貴以專。」
「《論語·陽貨》有言:「子曰,性相近也,□□也。」」
「《論語·公冶長》又說:「子貢曰,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,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」
「大學只講『明明德』,『格物致知』,中庸只講『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』。」
「『性』沒有善惡,有善有惡者是『習』。」
「又如《尚書·太甲》:「伊尹曰,茲乃不義,習與性成。
」不義就是不善。性無善惡,歸於性,便是相近。習有善惡,順於習,便是相遠。」
「……」
張居正講到這裡,忽然抬起頭,看到書案後面的朱翊鈞一臉迷茫。
他這才意識到,這個「性」與「習」,「善」與「惡」的引申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,有些過於晦澀了。
與其說,他在教育孩子,不如說,他在告誡自己:孩子的天性是沒有善惡之分的,他們身處的環境,所受的教育,才決定了他們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。
他問朱翊鈞:「殿下聽明白了嗎?」
朱翊鈞點點頭:「聽明白了。」
張居正詫異道:「明白什麼?」
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□□。苟不教,性乃遷。教之道,貴以專。」
「子曰:性相近也,□□也。」
「子貢曰: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,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
「『性』沒有善惡,有善有惡者是『習』。」
「……」
朱翊鈞睜著一雙大而澄澈的眼眸,一字不差的將他剛才所講內容,引用經典,全都複述了一遍。以此證明,自己真的聽懂了。
這講課倒是節省時間了,老師引經據典,學生聽一遍就記住了。
但從小傢伙的眼神就不難看出來,記住和聽懂是兩回事。
善於給國子監學生講授經典的張大人,面對不同的學生,也在隨時調整教學內容——先從識字開始吧。
這對於朱翊鈞來說,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。《三字經》前面四句,其中有好幾個字還是相同的,他聽完張居正的講解,就能背誦。照著書本又讀了幾遍,字也差不多認識了。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