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翊鈞說道:「凡人有所不知,君子不怒。」
張居正又問:「何謂『君子』?」
「學習為君之道,治國之術的人。」
朱翊鈞雖是孩童本性,課堂上時常走神,被各種各樣的事物所吸引。但先生所講,他卻每一個字都聽進去了,並且對答如流。
想來,不僅記憶里超強,一心多用也是神童的本領。
這麼簡簡單單一句話,對於君王或是臣子皆有不同的理解,繼而引經據典。古往今來,對《論語》作注釋的著作眾多,如《論語義疏》、《論語集注》、《論語駁異》、《論語補疏》等等,帝王經筵、講官為皇子講經,也正是對各家學說進行講解。
儒家思想歷經一千八百年,匯聚無數先賢智慧,才有今日之完整體系。
多少人學一輩子也不能融會貫通,一個三歲的孩子,能理解到這個程度,張居正就已經很滿意了。
他合上書本:「今日講學就到這裡,練字吧。」
馮保進來踢朱翊鈞鋪紙磨墨,小傢伙提筆,卻好半晌落不下去。
他醞釀半天,才落下兩筆,橫不平、豎不直,好似回到了數月之前,還不會握筆的階段。
看著自己的字,朱翊鈞自己也皺起了眉頭。
張居正看著他,問道:「怎麼了?」
朱翊鈞抬起頭來沖他笑:「先生教我。」
張居正看一眼宣紙,輕輕搖頭,他就說讀書習字,不可一日荒廢。這一看就知道,半月不碰筆,本就寫得不熟練,現在更生疏了。
背誦文章,理解其中含義,可以依靠聰明的頭腦。書法卻沒有捷徑,只能勤加練習。
張居正繞過書案,伸出手,自然而然包裹住學生握筆的小手,帶著他在紙上落下一點,又在他耳邊朗聲道:「側鋒峻落,鋪毫行筆,勢足收鋒。」
他教過之後,又督促學生練習,一筆一划都嚴格要求。看著小傢伙低頭認真落筆。
張居正又不禁想起多年之後,小皇帝最新書法,隔三差五就要寫幾幅字,朝中大臣人手一份,呂調陽、申時行人人有份,而他,最多。
什麼「元輔」、「良臣」,什麼「爾惟鹽梅」、「汝作舟楫」,什麼「社稷之臣」、「股肱之佐」,還有「弼予一人,永保天命」、「志秉純忠,正氣垂之百世;功昭捧日,休光播於萬年。」……
字字句句,都是對他這個元輔張先生的讚揚與褒獎。
小皇帝每次表演書法,還都得叫他去現場觀看。那時候,家國大事都擔在他張居正一人肩上,他哪有那麼多時間陪小皇帝附庸風雅?
終於,小皇帝又叫他去看寫字的時候,他實在忍無可忍之下,把人教育了一頓:「皇上的字寫得是不錯,前代擅長書法的帝王,都不如你。可是,以臣愚見,帝王應該學的是治國之道。英賢君主個個修德行政、治世安民,搞藝術的哪個不是天下大亂,亡國之君?」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