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144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「我來,我來!讓我看看。」

朱翊鈞自己拿過信封,從裡面拿出疊好的信紙,小心翼翼的展開。

「哇!哇!」朱翊鈞一邊拆信,一邊感嘆,全身心投入到收信的幸福當中。

馮保自然知道這封信是誰送來的,但他並沒有告訴朱翊鈞,就是想讓他自己揭開最大的驚喜。

這封信一共有三頁,第一頁畫的是一幅畫。

畫的是在一個院子裡,正中間坐著一個人,左右分別躬身站著數人,台階之下還跪著一個人。

簡單的線條,輪廓清晰,質樸中帶著幾分童趣,又可愛,又傳神。

朱翊鈞時常出入萬壽宮的正殿,一眼就能看出這話的是什麼:「中間這個是皇帝,這兩個是太監,這幾個是大臣,跪著的這個是犯了錯的大臣。」

他又轉過頭去問馮保:「大伴,你說我說得對不對?」

馮保摸摸他的腦袋:「大部分都對。」

「那還有小部分不對咯?」

「……」

馮保指著右上方,那裡有題字,問道:「殿下,可識得這幾個字?」

朱翊鈞一字一頓的念道:「任賢圖治。」

他又問馮保:「是什麼意思?」

馮保說不告訴他:「殿下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。」

第二頁寫開篇,寫著這一樣一句話:「以史為鑑,可以知興替。」

朱翊鈞又看向馮保,沒等他問,馮保就說道:「用歷史做鏡子,可以得知王朝興衰的原因。」

「出自哪裡?」小傢伙讀書之後,凡是都要問個出處。

「貞觀十七年,魏徵病故,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哀痛,並說道: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魏徵沒,朕亡一鏡矣!」

「噢!」朱翊鈞恍然大悟,「原來是這樣呀~」

馮保詫異道:「你聽懂了?」

朱翊鈞點頭:「聽懂了呀。」

不等馮保問,他就解釋道:「一個人用銅做鏡子,可以知道自己衣帽是不是穿好了,用歷史做鏡子,可以知道王朝興衰的原因,用人做鏡子,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。魏徵病故,唐太宗就少了一面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的鏡子。」

馮保驚訝的看著他,原來這就是小時了了的神童。只

給他講了其中一句,他就能舉一反三,解釋了整句話的意思。

「接著往下看吧。」

下面是一個故事,和前文中的插圖有關的故事。朱翊鈞在故事中找到了題字「任賢圖治」的答案。

帝堯在位,任用賢臣,與圖治理。命羲氏、和氏兄弟四人,分別到四個方位,教授當地民眾按季節從事農作。

那時,天下賢才,都聚於朝廷之上,百官各舉其職。帝堯垂拱無為,而天下自治。蓋天下可以一人主之,不可以一人治之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