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276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朱翊鈞聽後大笑:「那張先生肯定是『青』!」

自從先帝駕崩,張居正好久沒見他這麼笑過了。也跟著揚起嘴角:「我不在考核範圍內。」

「嗯?」朱翊鈞歪頭,「為什麼呢?」

「因為四品以上官員上自陳疏,由聖上親自裁定去留。」

朱翊鈞點點頭:「懂了,怪不得你們動不動就寫封奏疏向皇爺爺請辭。」

「……」

那大家都是這樣,文人愛面子,用請辭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,以退為進,這是處事哲學。

張居正沒接他的話,朱翊鈞又問道:「那『八法』又是什麼?」

「曰貪,曰酷,曰浮躁,曰不及,曰老,曰病,曰罷,曰不謹。」

「年老、有疾者,致仕;罷軟無為、素行不謹者,冠帶閒住;貪酷,並在逃者為民;才力不及者,斟酌對品改調。」

這個京察聽起來就很有意思,仔細一想,更有意思。京察包括四品以下官員,而所謂的言官,十三道監察御史正七品,六部的六科都給事中也是正七品,給事中從七品。

平時他們位卑權重,管你內閣大臣還是封疆大吏,就算是御座上的天子,他們想罵就罵,想彈劾就彈劾。

成天挑撥是非的一群人,在京察的時候,也成了考察對象。

於是,朱翊鈞又問出了一個讓張居正意想不到的問題:「有用嗎?」

「……」

那自然是,沒什麼用。

張居正不答反問:「殿下為何有此疑問?」

這麼一問,朱翊鈞其實也說不出個什麼來,他只是憑直覺。京察的結果關係到升遷和罷免,利益相關,誰能保證結果絕對公平?

聽起來,考核似乎十分細緻,從前期的準備到結束,歷時至少半年以上,需要建言、咨訪、奏劾等多個環節,但其實,這其中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間。

按照以往的京察來看,被罷免或是降職的都是其他部門,言官們通常都是安然無恙。

官員之間互相隱瞞包庇都是常態,甚至已經逐漸發展成為黨爭的工具。

但今年的京察似乎與往年不同,因為今年主要負責京察工作的吏部尚書是楊博,嚴世蕃口中的三個聰明人之一。

朱翊鈞就住在乾清宮,時常能看到官員呈上的奏章,他對京察十分好奇,一直在關注這件事的進展。
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
<span>: ||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