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要!」直覺告訴朱翊鈞,發往內閣也是一個結果。他漂亮的大眼睛轉了轉,說道,「父皇,不如把內閣幾位輔臣叫來議事吧。」
以前世宗不上朝,有什麼事,都是把內閣或者相關大臣叫來跟前說話。
隆慶卻很少這麼做,以前高拱還在的時候,倒是經常來給他分憂,現在高拱走了,徐階一個人說了算,隆慶很少與他見面,只偶爾把陳以勤叫來跟前。
張居正倒是出入乾清宮最勤快那個,不過,他只是每日來給朱翊鈞上課。
隆慶沒吱聲,又認真把那封奏疏再從頭看了一遍,裡面所說的開海,為朝廷和福建以及沿海百姓帶來的好處十分讓人心動。
他沉吟片刻,認為兒子說得有道理,不過現在天快黑了,幾位閣臣也已經出宮。
「明日吧,」隆慶站起來,牽起兒子的手,「先用晚膳。」
朱翊鈞平日上課都是在早朝之後,張居正直接去昭仁殿。但今日卻推遲了一些,因為四位內閣輔臣都被隆慶召進了雍肅殿,朱翊鈞也去了。
四個人看過那封福建巡撫的奏摺之後,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,徐階不同意,理由和隆慶擔心的一樣——祖制不可違背。
元末明初,東南沿海地區出現過百姓,甚至外國商團協助張士誠、方國珍與大明爭天下,朱元璋對於民間的海外貿易非常忌憚。後來又發生了後來的胡惟庸案,其中一項罪證就是暗中勾結倭寇妄圖推翻大明自立為王。
洪武時期,太祖高皇帝便確立了嚴厲的禁海政策。他認為,千百年來人們在這片土地都是以農耕繁衍生息,農業才是立國之本,足以養活大明王朝。
往後的兩百年時間,大明一直持續禁海政策。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,海禁政策有所鬆弛,但與屬國之間厚往薄來的貢賜,非但沒有帶來任何經濟效益,反而加重了大明的經濟負擔。
再後來,沿海倭寇猖獗,禁海政策越來越嚴,到了嘉靖年間,浙江、福建和廣東三處市舶司全部廢止。
還有最重要的一點,雖然現在東南沿海一代的倭寇已經肅清,但是廣東地區叛亂頻發,反賊與倭寇多有勾結,一旦開海,南方的叛亂更加難以控制。
徐階反對,李春芳作為他的學生,又是個慣會和稀泥的老好人,自然也反對。
陳以勤和李春芳一樣,沒什麼自己的主見,遵從祖制總是沒錯的。於是,他也反對。
張居正從始至終都沒有表態。當然,四個人有三個人反對,他一個人的意見也沒那麼重要了。
況且,他也是徐階的學生,自然而然的,大家都認為,他與徐階的意見應該是一致的。
隆慶雖然感覺有點可惜,但還是尊重內閣的意見,不尊重也沒辦法,話語權在人家手裡。
朱翊鈞站在旁邊有點不甘心,他的目光一直落在張居正身上,從一開始就期待著他的張先生會站出來說些什麼,但張居正從頭到尾卻沒發過言。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