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297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「簡單說來,黃冊是對全國百姓分為民、軍、匠三類,以戶為單位,每戶詳列鄉貫、姓名、年齡、丁口、田宅、財產等,逐一登記在冊。十年一造,每冊一式四份,一份送往京城戶部,其餘三份分別送省、府、縣保存。送往戶部這一冊,封面用黃紙,所以稱黃冊。」

「魚鱗冊與黃冊類似,黃冊登記的是人口,魚鱗冊登記的是田地。」

「魚鱗冊中詳細登記了每一塊土地的編號、擁有者姓名、土地畝數、四至、以及土地等級。又把每塊土地的形狀繪製成圖,每冊前面又有這片區域的綜合圖,整體看起來仿佛魚鱗一般,因此而得名。」

「我明白了!」朱翊鈞說,「清丈土地,就是再製作一份魚鱗冊,是這樣嗎?」

「可以這麼理解。」

朱翊鈞隨即又有了新的疑問:「那這不是已經登記了嗎?為什麼還要再重新清丈土地?」

馮保搖了搖頭:「太祖高皇帝所制魚鱗冊,已經是兩百年前。」

「兩百年間,雖不能說滄海桑田,但土地也已經經歷了好幾代人。」

「殿下……」

馮保欲言又止,朱翊鈞有預感,他接下來想說的,才是重點。

於是,小傢伙忽然伸出手:「大伴,你說吧,我不告訴別人,這是我們之間的約定。」

他勾起小拇指,示意馮保和他拉鉤。

馮保也伸出小拇指,和他勾在一起:「我只是在想,應該如何向殿下解釋。」

「解釋什麼?」

「解釋張先生遇到的困難。」

朱翊鈞一下就明白了:「清丈土地的困難?」

「沒錯。」

其實朱翊鈞已經隱隱約約感覺到,清丈土地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
馮保說道:「殿下,一項制度的建立與推行,其條件都是複雜的。太祖高皇帝費盡心思制定賦稅、人口和土地制度,一來,是為了國家更好的徵稅,二來,一定是想要通過制度的完善來土地兼併。只是年深日久,弊病叢生,利用各種花樣鑽制度的漏洞。」

這裡又出現了一個朱翊鈞聽不懂的詞:「什麼叫民間兼併。」

「地主豪紳採取各種手段,包括但不限於強買強賣、巧取豪奪,讓越來越多的土地,都集中在他們手中。越來越多地普通農民則會失去土地,最終淪為地主的佃農。」

不等朱翊鈞提問,馮保就先向他解釋:「佃農要向地主繳納地租,還要繳納賦稅,服各種勞役,日子會更加艱難。」

「土地兼併嚴重,對百姓和朝廷都是巨大的損失。百姓失去了土地,而朝廷損失了大量稅收。」

「為什麼,地主不用納稅嗎?」

「當然要,所以地主會運用一些手段,要麼隱瞞真實土地數量,要麼將土地分別記到族人名下,以此逃避賦稅。這還專門有個詞,叫詭寄。」
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
<span>: ||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