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337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後面,張居正也對如今的邊防形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,首先,他建議隆慶每年親自閱兵,並習射於內教場。

如今,兵部侍郎從二人增至四人,在人選方面也需要格外重視,不能是隨便什麼文官都能擔任,而必須隨時可以外放擔任總督一職,就像譚綸。

兵部司官也需要安排知兵之人充當,提拔和任用軍事才能卓著的武將,加強對軍官的考核與選拔,嚴格履行「八事」,即:積錢糧、修險隘、練兵馬、整器械、開屯田、理鹽法、收塞馬、散叛黨。

朱翊鈞把這封奏摺翻來覆去的讀,又跑到書架前面翻閱了許多資料,他甚至還找到了一封張居正在十多年前呈上的奏疏:「其大者曰宗室驕恣,曰庶官瘝曠,曰吏治因循,曰邊備未修,曰財用大虧,其他為聖明之累者,不可以悉舉,而五者乃其尤大較著者也。」

文中列舉了當時朝廷面臨最迫切的五大問題,分別是宗室問題、人才問題、官僚問題、軍備問題與財政收入問題。

朱翊鈞捧著張先生的兩封奏疏,看著看著就忘記了時間。冰鑒在屁股底下化成一灘水,打濕了他的衣袍,他也渾不在意。

直到隆慶午休起來,湊到他耳邊問道:「鈞兒在看什麼?」

朱翊鈞縮了縮脖子,把奏摺地給他看:「父皇,你看!這是張先生呈上來的。」

看完之後,隆慶看完之後感慨道:「你皇爺爺下葬永陵那年,朕躬謁祖考陵寢,才知道,北邊邊鎮距離京師竟如此之近。前些年,國庫年年虧空,邊防之事已經耽擱太久,無為朕實心整理者,但逞辭說、弄虛文,將來豈不誤事?」

「就按張閣老說的去做吧。」

朱翊鈞走的時候,還順便帶走了那封張居正在十幾年前呈上的《論時政疏》,回去之後,他又拿出來仔細研讀。看過之後,他還拿給馮保和陳炬看。

陳炬合上奏摺,問他:「殿下有沒有覺得這封奏疏看起來很眼熟?」

朱翊鈞想了想,點頭又搖頭:「奏章不都長得差不多嗎?」

陳炬在書架上翻找一通,抽出一本《賈子新書》,朱翊鈞皺眉:「賈誼?《過秦論》?」

陳炬翻到一篇文章,放在他的面前:「這個。」

朱翊鈞低頭一看,不是《過秦論》,是賈誼的《治安策》,又稱《陳政事疏》。看過之後,朱翊鈞才恍然大悟,張居正的《論時政疏》,應該是模仿賈誼這篇《陳政事疏》所寫。

第二天,上完課之後,朱翊鈞便拿出那篇《論時政疏》,讓張居正給他詳細講一講這五大問題。

張居正看到自己年輕時候寫的東西,還頗有些感慨。既然皇太子感興趣,那便給他講講也無妨。

第一個宗室問題,大明至今兩百年,太祖高皇帝的後人數目,粗略估計也有四五萬人,分布在全國各地,他們不能工作,全靠朝廷養著。尤其是各地藩王,橫跋跋扈,奸貪□□,同時占用了太多土地和資源,使得國家不堪重負,且有尾大不掉之勢,在奏疏中,張居正希望皇帝能夠遏制宗室的權利。

第二,朝廷在官吏的任用方面並不合理,大量官位被並不適合的人占據。

第三,官吏貪污腐化,尸位素餐。對於這些官吏,朝廷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制度。

第四,朝廷的國防實力太差,北方邊境的防備明顯不足,韃靼人隨時都可以突破邊防四處搶掠,甚至兵臨京師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