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353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馮保走到他身旁,低頭一看,只見紙上寫著醒目的四個字——「一條鞭法」。

朱翊鈞合上奏章,問馮保:「大伴,這是什麼意思?」

馮保拿起那封奏疏隨意翻了翻:「這上面沒說嗎?」

朱翊鈞說道:「只說是一種新的賦役改革,沒有展開具體說,我看得不是很明白,只知道觸及了當地士紳權貴的利益,阻力很大。」

說到這裡,朱翊鈞忽的靈光一閃:「這……會不會才是這麼多言官彈劾海瑞的真正原因。」

馮保看著他,十來歲的孩子,竟然能有如此深層次的思考,實在了不起。

他笑道:「我想,關於這個『一條鞭法』,由張閣老來給殿下細講,最合適不過。」

朱翊鈞歪頭:「為什麼?」

「因為這就是內閣給海瑞的任務呀。」

於是,第二日進講結束,老師沒有拖堂,學生倒是把老師留了下來。

朱翊鈞拿出海瑞的奏章,對張居正說道:「我對這個『一條鞭法』不是很了解,張先生可以給我細講一下嗎?」

他才十一歲,連大明帝國現行的賦稅制度都還沒有搞明白,竟然會對「一條鞭法」感興趣,這讓張居正十分意外。

意外過後,仔細一想,朱翊鈞就是這麼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,只要他對一件事物感興趣,就一定要刨根問底,弄明白為止。

他能對新政充滿好奇心,這對於張居正來說,求之不得,他要聽,張居正自然要細細的給他講明白。

「殿下可還記得,上次,咱們在講清丈土地的時候,提到了黃冊和魚鱗冊。」

朱翊鈞點點頭:「記得,黃冊以每戶登記人丁,魚鱗冊則是繪製了各地的農田。」

「沒錯,所以大明的賦稅及徭役制度主要就是以黃冊和魚鱗冊為根據。

「首先是田賦,也就是按田畝產量的一定比例徵收賦稅,這叫稅糧。」

朱翊鈞問:「比例是多少?」

張居正看著他,笑得包容又寵溺。他只是個孩子,生長在深宮,錦衣玉食的皇太子。長這麼大還未見過田地,更為見過農民耕種,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並不奇怪。

「根據年景和地方不同,朝廷在全國徵收的田賦也不同,每年都會對不同地方的土地進行評估,確定其應納的田賦。田賦的徵收主要是按照田地的面積收取,魚鱗冊上也分了土地等級,徵收比例也不一樣。」

「按照太祖高皇帝的祖制,全國大部分地區,在十之有一,而江南地區稍多一些,通常在十之二。」

朱翊鈞又問:「是因為江南乃富庶之地嗎?」

張居正搖搖頭:「是因為一個人。」

「誰?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