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保在心裡嘆一口氣,他們這位小殿下,就是性急,想到什麼就立刻要付諸實踐。西洋人又不是猴子,說抓一個就抓一個。
再說了,這是幾十年後一個叫徐光啟的人幹的活兒,你們都幹了,讓他幹什麼?
「大伴!」等楊汝常走後,朱翊鈞回頭去看馮保,還有些興奮。卻看到馮保微皺眉頭,便去拉他的手,「怎麼了?」
「殿下,我聽說,那些漂洋過海來到大明的洋人,好多都沒讀過書,也不會說咱們這裡的話。」
「嗯?」朱翊鈞也眉頭打結,「咱們不是還跟他們做生意嗎,不會說咱們這裡的話怎麼做?」
「有的學過咱們的話,但畢竟是少數。他們常年在海上飄著,來一趟得一年半載,甚至數年。」
朱翊鈞說:「沒關係,咱們就等一個讀過書,學識淵博,還能說咱們話的西洋人。」
「行,那咱們就等吧。」
馮保轉念一想,確實如此,許多事情過程比結果更重要。曆法的意義除了農耕,也是認識宇宙的重要過程。
雖然此次日食沒有救護之禮,但殷士儋還是提出布德、緩刑、納諫、節用等建議,建議聖上和大小官吏關心民間疾苦。
百姓是真的苦,苦了好幾十年。稅賦輕的地方,收成不好,收成好的地方稅賦重,時不時再來一場天災,間或來一場叛亂,那更是苦不堪言。
按照朱翊鈞所說,海瑞是江南地區推行「一條鞭法」的不二人選,這也是早在派他去應天府之時,高拱和張居正就認識到了。
的確,正如舒化所說,海瑞此人迂腐滯緩,不通曉施政的要領。但正是因為他的不知變通,才能讓幾十年來進展遲緩且艱難的「一條鞭法」在江南推陳開來。
隆慶非但沒有因為科道官的彈劾把海瑞調走,反倒是下了道諭旨鼓勵他:別怕困難,好好干,朝廷無條件支持你。
與此同時,吏部根據隆慶的指使,也下了到文書,那些仍然要辭官的,也不留了,回家種田去吧,正好把位子騰出來,讓那些心裡裝著老百姓,並且願意幹活的人去干。
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,大不了下一次科舉考試提高一點錄取率。
江南十府仍在硬撐的諸司官吏靜等著海瑞走人,等著等著,懸著的心徹底死了。皇上發話,讓他不要有後顧之憂,繼續干!
什麼權貴,什麼豪強,在皇帝面前都不值一提。各位官吏一看,人家的靠山更硬,消極怠工也不是辦法,畢竟誰的功名也不是掉下來的,都是十年寒窗,起起伏伏,人到中年才考來的,上疏請辭,意思一下得了,不能真走啊。
於是,那些本來也沒什麼太大經濟問題,還得靠俸祿養家餬口的官吏,只能收拾收拾,回到衙門,給海巡撫低個頭,認個錯,跟著他好好干。
再過幾個月就該徵收夏稅,朱翊鈞還等著看江南推行「一條鞭法」之後的結果,還沒等到夏天,卻等來了一封海瑞的奏疏。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