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最後的部分是幾年之後補上的,筆者懷念與妻子的相處時光,後來他的妻子亡故,他常年在外,便也鮮少回去。
「庭有枇杷樹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蓋矣。」
文章娓娓道來,清淡而質樸,卻能讓讀者感受到那份對故去親人深重的情感。
朱翊鈞雖然年紀小,閱歷少,但那種緬懷至親的心情他能感同身受,在他心中,也有一個回不去的「南閣子」。
不需要見到作者本人,看完這篇文章朱翊鈞就能猜到他是誰。
這個人叫歸有光,朱翊鈞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,是在嘉靖四十四年的殿試上,太史諸大授將他推薦給了另一位考官。
後來,他又聽說,這個人其實是由徐渭推薦給諸大授,還誇他是當代歐陽修。
他年近六十才高中進士,一直外派做官,後經高拱和趙貞吉推薦,升為南京太僕寺寺丞,李春芳欣賞他的才華,又將他留在內閣,掌制敕房,修《世宗實錄》。
事情就是這麼奇妙,那一年徐渭作為李春芳的門客,看到歸有光的文章,一時忘了赴諸大授的約,最後,卻是因為得了李春芳的賞識,留在內閣。
一個殿試考了三百多名的三甲進士,稍微富庶一些的縣城知縣都輪不上他,他卻在短短几年干到了內閣,最神奇的是,被高拱、趙貞吉、李春芳三個水火不容的閣老同時舉薦。
徐渭盛讚他是當代歐陽修,不是沒有道理。
「參見太子殿下!」
朱翊鈞轉過身來,歸有光俯身要拜,卻被他一把攙起:「先生免禮。」
他又舉起手中文章:「這篇《項脊軒志》是先生所作。」
歸有光應道:「是臣早年所作,正要寄給好友。」
「寫得真好。」朱翊鈞卻把文章疊起來,竟是遞給了身後的馮保,「你再寫一份寄給朋友吧,這份我想帶回去再讀一讀。」
歸有光受寵若驚,又要謝恩,朱翊鈞卻擺了擺手,說起正事:「我要尋一封嘉靖二十七年的詔書,馬先生說存在西小房,先生幫我找找。」
說話間,他餘光一掃,捕捉到外面院子有個熟悉的女身影——張居正回來了。
「先生找到之後,讓我的伴讀謄抄一份。」話音剛落,他已經大步走出了西小房。
「張先生!」
張居正平日總是一臉嚴肅,尤其在宮裡,今日卻有些不同,見了朱翊鈞,竟是上前一步,輕聲在他耳邊道:「殿下來得正好。」
「噢!」朱翊鈞眨眨眼,「哪裡好?」
張居正神秘一笑:「殿下愛熱鬧,今日正巧有熱鬧看。」
「什麼熱鬧?」
「一會兒就知道了。」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