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王崇古背後有高拱支持,郭乾自然辯不過他,一怒之下,竟然憂鬱成疾,連上三封奏疏,向隆慶稱病請辭,隆慶准其致仕還鄉。
郭乾是真的病了,還是和趙貞吉一樣,被高拱及其朋黨排擠走了,朱翊鈞不得而知。
他現在最好奇的是,郭乾說王崇古有私心是怎麼回事。
他問張居正,張居正卻不正面回答,只對他神秘一笑:「殿下可還記得,那日在文淵閣看的熱鬧。」
「先生是說殷閣老把高閣老打了的事情,不對……」朱翊鈞想了想,「是打倒了張四維。」
張居正又問:「那殿下可知道,殷閣老為什麼動手,張大人又為什麼站出來擋那一下。」
朱翊鈞搖頭:「不知道,這二者有關係嗎?啊……」他忽然就明白了什麼,「張四維是高閣老的人……不,應該說高閣老想讓張四維取代殷閣老,進入內閣。」
張居正沒說話,默認了他的猜想。
其實這件事情,張居正也是很久之後,久到張四維取代他當上首輔,非但廢黜新政,更是攻擊他的改革是「務為促急煩碎,不合祖宗之法,使士紳地主喪其樂生之心」,才知道,此人一直以來,與高拱都有著隱蔽且緊密的聯繫。
而後,他再向朱翊鈞透露了幾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關係:第一,王崇古曾經是俞大猷的副將,連俞大猷都只是個廣西總兵的時候,王崇古已經被提拔為宣大總督,提拔他的人,正是高拱。
第二,王崇古是張思維的舅舅。
第三,王崇古和楊博是兒女親家。
第四,他們四個都是山西人。雖然高拱籍貫是河南新鄭,也總被人稱高新鄭,但他祖籍在山西。
第五,張四維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商人。
疑惑朱翊鈞許多年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——當年,嚴世蕃說天下奇才有三個人,他自己、陸炳還有楊博。他拉攏了陸炳,卻沒能拉攏楊博。
楊博是個手握兵權的文官,既能動口也能動手,嚴嵩父子都不敢惹他。
而另一邊,徐階也在極力拉攏他,他卻不為所動。
後來,隆慶元年京察,明明是時任吏部尚書楊博被彈劾,說他偏袒陝西籍官員,高拱卻站出來,替他拉了所有仇恨,最後被徐階逼得致仕。
郭乾說王崇古有私心,指的應該也是張四維家裡經商,而進行貿易的馬市就設在宣府、大同兩大重鎮的邊境,誰能從中獲利不言而喻。
朱翊鈞看過王崇古以往的政績,他一個進士,能在東南地區跟隨俞大猷在海上大敗倭寇,戰功卓著。這些年來總督陝西、延綏、寧夏、甘肅、宣府、大同等地軍務,多次率兵擊退來犯的蒙古部落。
即便王崇古積極推動這次封貢互市,多少帶了那麼點私心,但朱翊鈞相信,他的初衷一定是出於有利於國家和百姓考慮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