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29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他都這麼說了,馬自強哪裡敢耽誤,也管不了高拱的閒事,趕緊跟著馮保走了,留下準備剛到底的王錫爵,被罵得抬不起頭的韓楫,以及敢怒不敢言的高拱。

高拱看著馮保的背影,牙都要咬碎了,這太監仗著自己是皇上的伴讀,處處跟他作對。他要收回司禮監的權利,馮保就百般阻撓,絲毫不把他這個首輔放在眼裡。

別說一個太監,十三歲的皇上,再怎麼聰明早慧,在他眼裡,也不過是個孩子罷了,這個孩子還沒有親政,事事都要依靠內閣。

只要他能把這個太監從天子身邊驅逐,還擔心皇帝不聽他的?

朱翊鈞前腳剛到文華殿,後腳馮保就帶著馬自強進來了。

他聰明得很,別說成天二十多個老師圍著他一個人講課,就算沒人給他講,他自己看也能看明白。

怕露了餡兒,絞盡腦汁,才想出兩個問題,請教馬自強。

馬自強不疑有他,皇上向他請教問題,他自然是盡心解惑。

日講結束,朱翊鈞才和馮保說起早上的事情:「我算看出來了,高拱成天氣焰囂張,遇到比他更橫的,他就不敢吭聲了。」

「上次殷士儋要揍他是這樣,這次王錫爵當著眾人面罵他和他的學生也是這樣。」

馮保說道:「只可憐了王大人,恐怕在京城呆不久了。」

果然,被馮保說中了,僅僅過了兩日,韓楫就捲土重來,在自己老師的支持下,提起了早朝排序的問題。說翰林院官員在朝會上的位置與他們的品級不符,希望禮部做出調整,並且還上疏,建議將史館搬出午門之外。

這一架,吵到了朝堂上,明明是韓楫與王錫爵的矛盾,他卻把整個翰林院都牽連進來,這自然引起了其他翰林的不滿。

能留在翰林院,哪怕只是個小小的編修,那也至少是二甲前二十的進士,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殺出來的精英,不是一個科道官惹得起的。

再說了,每日為皇上進講的經筵講官,無一例外全都出自翰林院,皇上站在哪一邊,不言而喻。

等他們抄完了,朱翊鈞才不緊不慢的開了口,他問韓楫:「你的意思是,讓朕也到午門外去讀書?」

韓楫被他嚇得腿一軟,跪在地上直磕頭:「臣不敢,臣不敢。」

「行了,文淵閣這麼大還裝不下個史館嗎?要實在裝不下,就搬文華殿來。」

文華殿是皇上讀書的地方,雖然地方不比文淵閣小,但誰敢往那兒搬?

高拱還想明升暗調,利用自己掌管吏部之變,把王錫爵弄去南京翰林院。朱翊鈞察覺到他的意圖,又讓馮保去傳旨,要讓王錫爵負責纂修《穆宗實錄》。

可他畢竟沒有親政,實際是做不了主的,凡是還得看內閣意見。

而這一次,就連張居正也表示,王錫爵雖有才學,剛烈正直,不阿權貴,但還需要鍛鍊,讓他去南京翰林院也未嘗不可。

從這句話里,朱翊鈞察覺了張居正的態度——他也不喜歡王錫爵這個人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