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33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「申先生,」朱翊鈞叫申時行,「擬旨。」

重詔令,在這一條中,張居正幾乎把六部九卿都察院一一點名,要求他們明確規章制度,把手裡的工作分出個輕重緩急,以確定處理時限,不可拖延耽誤。

「擬旨。」

核名實是考核官員的名望和實幹,簡而言之就是考成。

一直以來,官員的升遷調動都沒有明確標準,頻繁調動導致一件事情還沒處理妥當,人已經調走了,事情都丟給下一任,而下一任也不了解情況,事情就這麼耽擱下來。

雖然朝廷有京察制度,但已淪為黨爭的工具,並無實際用處。上一次京察,徐階和高拱斗得天翻地覆就足以證實這一點。

張居正建議,朝廷應該制定嚴格的考成制度,來對官員進行考核,提高辦事效率。

在固邦本中,張居正開篇就提到攘外必先安內:「自古極治之時,不能無夷狄盜賊之患,唯百姓安樂,家給人足,則雖有外患而邦本深固,自可無虞,唯是百姓愁苦思亂,民不聊生,然後夷狄盜賊乘之而起。蓋安民可以行義,而危民易與為非,其勢然也。」

只要國內百姓安居樂業,不總想著翻盤朝廷,即使外有夷狄之患,也不足為懼。

要想國富民強,首先是節儉,其次是嚴懲貪腐,推行新政,開源節流。

這裡他也給了朱翊鈞兩個建議,第一是吏部選拔官員的時候,必須考察實幹能力,還要有一顆愛民之心。第二是嚴懲貪官污吏,抄沒家產以充軍餉,鞏固邊防。

「擬旨。」

第六曰飭武備,這一項是張居正最大的擔憂:「臣之所患,獨患中國無奮發勵激之志,因循怠玩,姑務偷安,則雖有兵食良將,亦恐不能有為耳。」

打仗不僅需要糧餉和良將,還需要上下一心的意志和勇氣。

看到這些話,朱翊鈞便想到他在《清明上河圖》中所看到的景象,皇帝在風花雪月,大臣結黨營私,士兵玩忽職守。

對於如今的大明,張居正竟也有同樣的擔憂。

「故臣願皇上急先自治之圖,堅定必為之志,屬任謀臣,修舉實政,不求近功,不忘有事,熟計而審行之,不出五年,虜可圖矣。至於目前自守之策,莫要於選擇邊吏,團練鄉兵,並守墩堡,令民收保,時簡精銳,出其空虛以制之。虜即入犯,亦可不至大失。此數者,昨雖已經閣部議行,臣猶恐人心玩遏日久,尚以虛文塞責。」

朱翊鈞叫申時行:「擬旨。」

張居正每言一事,都會給出建議,並乞求敕下,朱翊鈞讓申時行連擬六道諭旨,帶回文淵閣。

張居正也沒想到,他的奏疏剛進上,這麼快,聖旨就下來了。

要求百官少說廢話,多做實事,朱翊鈞身為天子,自然要以身作則,先讓他們明白,什麼叫辦事效率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