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戚繼光、俞大猷等將領蕩平倭寇,以及月港開海之後,浙江、福建和廣東一帶這些年來再未出現大規模倭寇侵擾沿海村鎮的情況。
但是,就跟各地方打家劫舍的山賊土匪一樣,總有想要不勞而獲的人,不管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,小規模登陸,打劫沿海村落的情況仍然時有發生。
這些海冦,打得就是個游擊戰,從幾人到幾十人不等,分工明確,船就在海邊等著,搶完就上船,大海無邊無際,要找他們,那可真是大海撈針。
這對於地方軍備來說,的確是一件傷腦筋的事情,管吧,對方神出鬼沒,行蹤不定。那點損失,又不值得投入大量兵力財力追捕,若是不管吧,又三番兩次進犯擾民,當地官、軍、民都不堪其擾。
「那怎麼辦?」
這要是換了朝中某些老油條,只要倭寇沒有大規模進犯,那就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苦一苦百姓嘛。
但朱翊鈞不一樣,他從小就知道,天子愛民,就該平等的愛每一個人。馮保和他說過,國家領土神聖不可侵犯,決不能因為人家侵犯的面積小,就不予理會,這是原則問題。
他忽然想起來,前些日子,張居正進《陳六事疏》,在飭武備一事中就提到:「至於目前自守之策,莫要於選擇邊吏,團練鄉兵,並守墩堡,令民收保,時簡精銳,出其空虛以制之。」
朱翊鈞有個模糊的想法,今日正好是張居正進講,日講完畢之後,他便把元輔先生留下來,提起這件事:「戚將軍每次募兵,都要去金華府義烏縣。」
張居正說道:「當年浙江抗倭,戚家軍多為義烏兵,驍勇善戰。」
有這樣一段往事,戚繼光調任浙江的時候,地方軍備戰力不足,根本無法抵禦倭寇,屢戰屢敗,以至於當地倭患日益嚴重。
戚繼光意識到,訓練新兵迫在眉睫,卻苦於尋不到勇猛、堅毅、不懼生死的新兵。
正巧,當時義烏髮生了這樣一件事情:南鄉倍磊村有一座銀礦,過路的鹽商起了歹念,糾集、哄騙兩千多人前去開採。當地百姓得知此事,當地百姓前去阻止,用鋤頭、柴刀、木棍等農具作為兵器,打死一千多人。
這種一呼百應、浴血奮戰的精神正是戚繼光需要的,在他極為嚴格的選拔標準下,仍然很快募集四千餘名士兵,組成戚家軍,也成為日後橫掃東南的主力。
朱翊鈞說道:「與成告訴我,浙江沿海村落,仍然有流寇不時進犯,搶奪百姓財物,甚至傷及性命。」
「不止浙江,福建、廣東也應該有同樣的情況。」
他又拿出幾封奏章:「廣東還要更嚴重一些,動不動就有異族首領逃往海上,起兵造反。」
「先生提過,邊防自守之策,重要的是任命有能力的官兵,同時也要團練鄉兵。」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