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66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「若是丁憂……」朱翊鈞皺起眉頭,「新科進士都要分配到各衙門觀政,通過考核才能上任。」

「丁憂畢竟要三年,起復之後培訓三個月吧。」

張居正沒說話,一旁的呂調陽聽得目瞪口呆:「陛下,丁憂乃是為為父母守制,這恐怕有些不近人情了吧。」

朱翊鈞卻道:「觀政也可以改為兩個月或者一個月,丁憂也只能兩年或是一年。」

「若一年之內可不必觀政和考核,直接官復原職。」

張居正仍是一言不發,只用一種複雜的目光看著朱翊鈞。

呂調陽已經被他驚得說不出話來,半晌回過神,就「噗通」一聲給他跪下了:「陛下,萬萬不可!」

朱翊鈞問:「有何不可?」

呂調陽先給他磕頭,又給他講了個故事:「孔子的學生宰予,口齒伶俐,擅長辭辯。」

「拜在孔子門下以後,問道:『父母去世,守孝三年,時間不是太長了嗎?君子三年不習禮,禮義必定會毀壞;三年不奏樂,樂理一定會敗壞。一年間,陳舊的穀子吃完了,新的穀子又成熟了,鑽木取火的木材換遍了,守喪一年也就可以了』。」

「孔子回道:『只守喪一年,你內心安不安呢?』宰予回答說:『心安。』孔子道:『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,你就這樣做吧。君子守孝期間,即使吃美味佳肴,也感覺不到甜美,聽到動聽的樂聲,也感覺不到愉悅,所以君子才不會這樣做』。」

「宰予退出去之後,孔子對別的學生說道:『宰予並非仁義君子!孩子生下來三年,才能脫離母親的懷抱。為父母守孝三年,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禮儀』。」

朱翊鈞點點頭:「你說得對,我沒有阻止天下人遵循禮儀,也沒有阻止仁義君子為父母盡孝。」

「別說守孝三年,十年二十年都沒問題。」

「但是,三年不在朝中,不理政務,不了解頒布的新政,一回來就想著位居要職,掌握大權,絕對不行。」

「官員的俸祿也是國庫的銀子,國庫的銀子是天下百姓繳納的稅賦。」

「既想要盡孝道,又想讓天下百姓養著你,憑什麼?」

「老百姓也有父母,他們的父母離世,他們也想在家守孝,你們這些為官的給他們發俸祿嗎?」

「哼~」說到這裡,朱翊鈞冷哼了一聲,「別以為我不知道,你們這些官員沒幾個真心想回家丁憂。太祖高皇帝規定,只能領一半俸祿。大明給官員的俸祿本來就低,一半還不夠餬口。」

「蹉跎歲月,耽誤升遷。三年時間,又有新科進士補充進來,未必能安排到理想的衙門和官職。」

「宣宗之後,奪情成了常態,其中自然有皇上不願放歸的能臣,但大多數都是主動謀求『被奪情』。」

「正德年間,楊廷和父親去世,武宗奪情,他以『風化』和『范俗』為由拒絕,還說首輔應尊重倫理親情。一時間,被朝中官員傳為佳話。從那至此,朝中再未出現奪情之事。」
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
<span>: ||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