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503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他還跟隨戚繼光到最東邊巡視山海關,雖是此一次來到此地,但朱翊鈞對山海關的了解卻一點也不少:「洪武十四年,太祖高皇帝下令在此築城建關,遂成為遼東與中原之間的咽喉要塞。」

「此處依山襟海,故得名山海關。這牌匾是福建按察僉事蕭顯所書。他正是山海衛人。」

從第一次見面,戚繼光就對他刮目相看。

當年,他被調回京城,從乾清宮面聖出來,就被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攔住去路,在乾清宮的廣場上,打得有來有回。

朱翊鈞還是皇太子,戚繼光暫時在神機營任職。朱翊鈞時常招他入清寧宮,向他請教兵法、武學。

當年的孩童如今已經長成翩翩少年,身份從皇太子變成了皇上。不變的依舊是他的聰穎好學,博聞強識。

戚繼光說道:「從京城去往遼東有三條路,這便是其中一條。此道沿海而行,稱為傍海道。」

他問朱翊鈞:「陛下可知另外兩條道在何處?」

朱翊鈞笑了笑:「一條是過喜峰口的盧龍道,三國時期曹操北征烏桓,走的正是此道。」

「還有一條,」他看向身後的馮保,「前些日子我還與大伴提到過,正是俺答當年南下的古北道。」

戚繼光說道:「盧龍道和古北道須得翻閱崇山峻岭,這傍海道最容易通行。」

朱翊鈞卻有個疑問:「那曹操為何不走此道,卻要翻山越嶺?」

戚繼光笑道:「臣翻閱過附近幾個縣的縣誌,早年此道被海水淹沒,到了宋遼時期,海水漸漸消退,才露出地面。但大多時候積水成澤,難以行走,到了冬季結冰才可通行。」

馮保聽懂了,按照這個說法,其實就是秦皇島到錦州一代,千百年來,海平面逐漸下降,露出陸地。三國時,這裡還被大海覆蓋,到了明朝,就有了傍海道。

朱翊鈞半眯著眼,眺望遠處:「此道雖然平坦易通行,但也十分危險。」

關外是另一個世界,蒙古、女真都對中原虎視眈眈,不斷侵擾邊境,如果有一天,聚居東北的女真人團結起來,大舉進攻中原,必定會選擇這一條道。

馮保知道,他的擔心不無道理,幾十年後,建奴正是攻破山海關,入主中原。

戚繼光卻道:「陛下不必擔心,此道有三處狹窄之地,分別是永寧衛、寧遠衛,和我們所在的山海衛。寧遠、永寧由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將軍派兵駐守,山海衛則有戚家軍守衛。」

朱翊鈞對他是放心的,至於李成梁,他遠在遼東,天天和女真人打交道,朱翊鈞要見他一面都得好幾年,實在也不清楚他在幹什麼。

朱翊鈞在薊鎮呆了兩個月,蒙古那邊都沒有行動。他呆不住,準備出山海關,去遼東看看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