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問題都是方逢時等人擔心的。
所以,朱翊鈞強調:「大明的封賞和恩賜,給的是三娘子和把漢,而絕非土默特部。」
說起來,俺答只比他的長子辛愛年長十四歲,俺答死了,辛愛還能活幾年,也未可知。
大明雖不能只說,但可以暗示,如若將來俺答死了,辛愛年事已高,大明可以扶持把漢承襲順義王,如果他們雙方願意,也可以按照蒙古幾千年來收繼妻的習俗,撮合他們成婚。
方逢時又道:「板升是目前整個土默特部乃至漠南最富饒的地區,有許多漢民聚居於此,把漢不會願意放棄此地,遷居別處。」
這的確是個棘手的問題,只要不傻,誰會放棄自己原本富庶的
領地,而跑去開荒。除非,後者帶來的利益更大。
於是,朱翊鈞廳堂中來回踱步:「首先,把漢因長期主持貢市有功,晉昭勇將軍。」
「其次,朝廷正籌劃在薊鎮也開設貢市,仍然交由把漢主持。如若他想在塞外,開墾荒地,建立村莊,甚至城池,朝廷也能為他提供匠人。」
「最主要的是,他不會失去板升,只是擴大駐牧範圍,這樣的條件,他應該不會拒絕。」
朱翊鈞又派人回了趟京師,讓吏部調出檔案看看,當年蔡可賢罷官的原因。的確如方逢時所說,言官們彈劾他作風問題,其中用到了「媟褻」一詞,也確實是高拱拍板,將他罷官。
後來,也有人看重蔡可賢的才能,舉薦啟用他。其中還有申時行——他們是同年。
可每次吏部討論要不要用他時,總會有人站出來,提及這段黑歷史,於是,又只得作罷。
這倒霉催的,少年登科的美男子,因為一則緋聞,毀了仕途。
看完之後,朱翊鈞覺得,按照這群言官們如此嚴苛的標準,英宗也被蒙古人擄了去,奪門之變的時候就應該上疏彈劾,剝奪他當皇帝的資格。
既然蔡可賢有能力,那為什麼不能用?說他與三娘子「同眠數夜」,當事人都沒承認,又憑什麼捕風捉影給人定罪。
朱翊鈞認為,此等人才,就應該官復原職,繼續讓他出任山西按察司副使,巡察岢嵐兵備道,履行與土默特部「一申盟誓,以結永好」的承諾。
這些天,朱翊鈞天天和把漢喝酒、閒聊、切磋武藝,教他識字、讀書,與他稱兄道弟,短短几日,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。
朱翊鈞道:「昔在至理,上下一德,以徵天休,忠之道也。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,人之所覆,莫大乎忠。」
把漢茫然:「聽不懂。」
朱翊鈞知道他聽不懂,故意引他來問:「世間治理之道,乃上下同心同德,以報神靈降福,這便是忠道。上天所覆蓋的,大地所承載的,世人所能感知的,天天地萬物,至理至德,乃是忠道。」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