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525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東北處有一處非常氣派的建築,那是秦王府,太祖高皇帝次子朱樉的封地。西北則是陝西、西安等官府的衙門集中地。

城外是大片的農田,朱翊鈞打聽過,這裡的上等田地全都屬於秦王府,一眼望不到頭。遠處稍微次一些的田地,也屬於秦王這一支的後裔。

朱翊鈞又去了慈恩寺、薦福寺以及兩座雁塔,唐代建築流傳至今,看起來破敗不堪,搖搖欲墜。

朱翊鈞在寫給張居正的信中提到,要以皇太后的名義重新修繕和加固慈恩寺、薦福寺的兩座雁塔,讓秦王府出銀子。

張居正卻說,馬上要過年了,朝中有大小祭祀活動,還要賜宴百官,務必請皇上回京一趟。

朱翊鈞轉念一想,這一趟回去,兩千里路,來回就得一兩月,回去了還不一定能出來。

於是,果斷拒絕了張居正的提議,同時還提到了他對哱拜以及家丁制的隱憂,讓張居正督促王崇古,著手妥善處理此事。

其實,這種家丁制不僅在寧夏有,遼東也有。李成梁手下的軍隊,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他的私人衛隊。

但相較哱拜,李成梁便讓人放心許多,遼東距離京師也更近一些,他畢竟不是蒙古人、也不是女真人,朱翊鈞不擔心他造反,擔心的是他貪攻,而縱容自己的部下濫殺無辜。

朱翊鈞不打算回京,而是準備繼續南下,到四川去看看。

這是他第一次在外面度過自己的生辰和新年,很簡單,但也很有趣。萬壽節皇上不在宮中,百官卻要在皇極殿朝賀。

朱翊鈞想到他小時候,世宗常年住在西苑,哪兒也不去,萬壽節百官照舊在皇極殿朝賀,他不去,卻讓錦衣衛和太監去監督,看看大臣們有沒有不敬之舉。

要想進入四川只有兩條路,第一條走水路,從湖廣,沿長江逆流而上,經過夔州府、重慶府入川。

但現在,他人在山西,這條路行不通,只能作為出川的選擇。

於是,只剩下由西安經過鳳翔府,再到漢中府翻閱秦嶺進入四川。

「蜀道之難,難於上青天」,讀的時候只覺驚奇,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那份險要,「黃鶴之飛尚不得過,猿猱欲度愁攀」還真沒有誇張。

這一路走來,山西、陝西、寧夏、甘肅……皆有邊患,朱翊鈞的主要經歷放在巡視各地邊防上,剩下的時間便是關注老百姓的農耕情況。

然而,整個西北,因為地理和氣候原因,越是往西走,越是荒涼,風沙大、雨水少、地勢崎嶇,連年旱災,別說富饒,老百姓能吃口飽飯都不容易。進入成都,那又是另一番景象。從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岭,到繁花盛開的錦官城,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。

這裡有廣闊的平原,土地肥沃,氣候適宜,江水環繞,物產富饒,孕育出蜀地獨特的人文氣質,「天府之國」名不虛傳。

朱翊鈞道:「唐人曾言『天下之盛,揚為首』又說『揚一益二』,說的便是揚州與益州是當時遠超長安、洛陽的兩處富庶之地。」

「如今看來,古人誠不我欺。」

李白說「錦城雖雲樂,不如早還家」。朱翊鈞城內城外四處走走看看,成都的市井生活,那可比當皇帝還逍遙自在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