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583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他對朱翊鈞說道:「入朝為官者,必須思想端正、品德優良、作風正派,具備較強的紀律性和法制觀念,如此,才可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穩定。」

朱翊鈞覺得他說得有道理,於是,在給張居正的那封信後面又補充了一條:「無論何人,今後再無賤民一說,罪臣之後,三代之內雖不能參加科舉,但可以從事其他行業。」

信送出去之後,朱翊鈞也算放心了,他在南京還有一些事情,處

理完了,就能離開。

這日,朱翊鈞在南京戶部查帳,戶部尚書殷正茂向他匯報了這樣一件事情。

從正統到隆慶年間,黃河三天兩頭決口,則挾漕而去,導致漕運河道淤堵,很長一段時間,無法行船,甚至廢棄。

但江南是重要的糧食產地,北方連年征戰,糧食必須運往北方。

隆慶五年四月,黃河複決邳州王家口,自雙溝而下,南北決口十餘處,損漕船運軍數千計,淹沒糧食四十萬餘石,而匙頭灣以下八十里皆淤。於是,就有朝臣提出通過海路運送糧食。

如今,在潘季馴的治理下,這幾年,雖然每年汛期黃河還是會有一兩處決口,但對於運河的影響已經小多了。

於是,朝中又出現了爭議,有人認為,應該停止海運,恢復運河,但也有人不同意。

朱翊鈞讓他把相關人等都找來議事,兩派都說一說自己的理由。

這幫人七嘴八舌,說著說著就在大殿裡吵了起來。

朱翊鈞聽得頭疼,果然,吵架不是北京朝會的專屬,南京官員也喜歡吵。

雙方都有各自充分的理由:支持海運的認為:運河時常淤堵,又沒有海風驅使,水位不高,船隻小,所以需要花費更多人力和財力,所以漕運很麻煩。

支持漕運的認為:海上的天氣變幻莫測,時常因為大風大浪而導致翻船,不但糧食沒了,還會有較大傷亡,有時甚至還會遇到海盜劫掠,所海運很危險。

雙方爭論不休,最後不約而同看向龍椅上的朱翊鈞,齊聲道:「請陛下決斷。」

朱翊鈞聽他們吵了小半個時辰,屁股坐疼了,站起來走動走動:「朕以為,你們說得都對。」

「……」

眾人面面相覷,這算什麼,打太極嗎?

朱翊鈞道:「就算走海運,黃河也是必須要治理的。」

「就算潘季馴治理有方,黃河不再決堤,海運也不宜廢止。」

新建伯王承勛大膽問道:「依陛下的意思,是走漕運還是海運?」

朱翊鈞道:「漕運和海運一起。」

眾人互相看看,仍是不懂皇上的意思。

「只要黃河沒有大患,糧食仍舊通過運河送往北方。」

「海運也要繼續,船上可以沒有糧食,把大明最先進的火器備上,去浙江、福建,多找些擅長製造大船的工匠,帶著他們走蘇州到天津,往返幾趟,改進船隻。」

大力發展海權,一直以來都是他的目標。打開這條從南道北的航線,將來不管是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