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來,這件事跟沈懋學也沒多大關係。是吳中行、趙用賢二人帶頭彈劾張居正,被萬曆廷杖,罷官。沈懋學上疏為二人求情,未果,又寫信給工部尚書李幼滋。李幼滋卻說張居正不奔喪,得聖賢之道,訓斥沈懋學迂腐之輩,啥也不懂。
沈懋學想不通,辭官也就罷了,還把自己氣死了。
而如今,吳中興、趙用賢這兩位張居正上一世的得意門生,如今卻已是查無此人,不知在哪個偏遠地區做知縣。
張居正沒把沈懋學放在狀元的位置上,自然也不打算讓他留京。
遠離朝堂紛爭,說不得能叫他心胸寬廣一些,多活幾年。
而曾朝節、陸可教本就是殿試前五,除才學之外,人品也沒得說,為官清正,持論公允。出身寒微,在朝中獨立無所依傍,不結私黨,也不樹宗派。
而朱翊鈞看過這些文章,得出的結論是,這二十多個人裡面,至少十五六人都是心學門人。
他對王守仁和心學沒什麼看法,小時候因為好奇,也了解過不少。
雖說心學門人個個思維敏捷,觀點新穎,文采斐然,寫出來的文章,很對朱翊鈞的胃口。
但他並不想朝中各個重要位置都被一種一個學派占據,不同思想的碰撞,才能互相監督,互相進步。
這是皇爺爺曾經教過他的制衡之道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,矛盾產生分歧,講人分成不同派系。
帝王的之術不是消弭黨爭,而是控制規模。防止任何一派獲得絕對優勢,壟斷權威。
朱翊鈞雖未下詔令,但在與張居正議事時提過幾個人的名字,這些人不得選為庶吉士。
殿試剛一結束,皇太后降下懿旨:「著禮部在京順天等八府及南京、鳳陽、淮安、徐州、河南、山東,於大小官員、民庶良善之家預先選求,擇其父母行止端慎、家法嚴正女子,年十四十五,容貌端莊、德性純美、勤中禮法度者。」
朱翊鈞看完,要求把年齡改成十七、十八。皇太后不同意,說這個年紀還沒嫁人的姑娘,那一定是容貌、德性某一方面有缺陷,嫁不出去的。
選皇后能選嫁不出去的嗎?
朱翊鈞立刻就想反駁,自然也有才貌雙全,德容兼備,不願屈就的女子,話到了嘴邊他又咽了回去。
母子倆僵持半晌,最後各退一步,在十五到十七之間選秀。
此時正值春和景明,忙過殿試,朱翊鈞得了些空閒,想到張懋修落榜之事,便決定去張居□□上,安慰他一番。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 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