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是許多宗室成員,橫行鄉里,欺壓百姓,地方府衙也拿他們無可奈何。
但這也不能完全怪朝廷,嘉靖四十一年,御史林潤有過統計,全國田賦一年上繳朝廷約四百萬石,而宗室成員加起來,需要供給的祿米多達八百五十萬石,足足一倍還多的虧空。
宗室問題也不是到了現在才出現,早在正德年間就開始顯現,於是,朱翊鈞命造敕房給他找正德、嘉靖、隆慶時期的奏疏,他要看看祖宗們都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。
不出意料,祖宗的處理方法,毫無參考價值。
要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要麼宗室上疏皇帝,被皇帝一頓責罵,押送到中都鳳陽幽禁起來。
這對於那些底層宗室成員來說,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鳳陽關的都是皇親國戚,管吃管住,除了沒有自由,條件還不錯。
朱翊鈞左思右想,又宣內閣、戶部前來商議。
張居正一直以來都主張朝廷應該好好整頓一下宗室在藩地橫行,魚肉百姓的亂象。
朱翊鈞覺得,懲治犯罪雖然勢在必行,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,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還得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。
於是,又有人提出,早在弘治十六年,就有大臣提議,讓宗室子弟進學,與其他儒學生員一起參加鄉試和會試,若能考中進士者,可授予王府官職。
但此提議立刻遭到了禮部反對,理由也很簡單,祖制未有先例。
太祖高皇帝有言在先:「凡我子孫,欽承朕命,無作聰明,亂我已成之法,一字不可改易。如有冒犯,或意欲改變祖制之臣子,將犯人凌遲,全家處死。」
「祖制不可違」是從皇帝到大臣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准者,但凡有人動了改一改的心思,立即就會有一大堆人跳出來反對。
事實上,成祖當年如此忌憚蕃王,也不敢違背祖制,將之廢除。
朱翊鈞將宗室問題拿到朝會上討論,正如他預料的那樣,在解決問題上,大臣們態度消極,但只要一提到重修祖訓,立刻就有一堆人站出來,跪在他面前,高聲疾呼:「萬萬不可!」
早朝之後,朱翊鈞單獨宣張居正文華殿進諫。
「先生不妨猜一猜,我要說什麼。」
張居正自認為,這世上除了馮保,最了解皇上的人,就是他。
他不用猜也知道:「陛下欲重新修訂總是制度。」
朱翊鈞大笑:「知我者,元輔先生也。」
說完,他又嘆一口氣:「從小到大,我沒少聽『祖制』二字,也知道,這兩個字,沒少拖累大明。比如,汪直。」
汪直不想當海賊,只想做生意,曾經幫助朝廷剿滅過不少倭寇,從始至終,都在請求朝廷開海,通貢互市。
最終,卻因為祖制,被王本固抓捕並處死,導致東南地區飽受十年倭寇之亂。直到穆宗即位,經過好一番拉鋸,才終於得以開海。
朱翊鈞看向張居正,忽然笑了起來:「若違背祖制,是為不孝,那這個不肖子孫,就讓我來做。」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