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綸此時就在京師府邸,李時珍回來復命,只說了四個字——回天乏術。
朱翊鈞思來想去,決定出宮一趟,探望病重的譚綸。
聽到陛下親臨,病榻上,早已不能言語的譚綸忽然清醒,顫顫巍巍起身,一旁的子孫趕緊上前攙扶,嘴唇蠕動——他要跪下給陛下行禮。
朱翊鈞大步邁進房內,一把攙起他:「譚尚書免禮!你們也起來吧。」
他親自攙扶著譚綸到榻邊躺下,譚綸一直緊緊地握著他的手,病危之人,用盡了所有力氣:「陛下,陛下,遼東又有戰事。」
「我知道,」朱翊鈞安撫他,「已經安排李成梁征剿,譚尚書安心養病,來日還要掌兵部事宜。」譚綸卻不跟他扯閒篇,抓緊最後的時間,交代道:「若蒙古人兵分幾路,李總兵分身乏術,就讓……讓戚將軍率兵出山海關圍剿。」
「好好,我知道了。」
譚綸喘了口氣,又道:「除土蠻、速巴亥等蒙古殘餘勢力外,一定要多加防備女真。李成梁行事激進,朝廷應對他和他的部下多加約束,陛下切記!切記!」
他突然說這麼多話,一口氣險些喘不上來,朱翊鈞趕緊替他順氣:「譚尚書放心,我都記住了。」
譚綸一介文官,從東南抗倭到薊遼抗元,可謂戰功卓著,年輕時甚至親自領兵上戰場,斬殺過上百倭寇。
在他走到生命盡頭之際,聖上親自上門探望,於他而言,宦海浮沉幾十宰,不虛此行。
譚綸話說得太多了,僅剩的那點精氣神消耗殆盡,已經昏迷過去。
朱翊鈞當為譚綸晉太子太保,命幾個太醫好好看護。這才離開。
回宮的路上,朱翊鈞越想越氣,朝中那些聞風,無事生非的老頭子,正事不干,天天就知道跟他作對。
像譚綸這樣,真正為大明干實事,彌留之際不為自己乞封,不為子孫請賞,一心惦記邊關戰事的能臣卻如此薄命。
朱翊鈞實在想不通,嚴嵩那種壞事做盡的人都能活到八十七,好人為什麼命不長呢?
入夜之後,譚綸的死訊傳來,朱翊鈞下詔從厚治葬有儀,賜祭葬,贈諡號「襄敏」;允許其長子譚河圖世襲錦衣衛指揮,次子譚洛書世襲國子監監正。
很快,遼東傳來捷報,李成梁派遣諸將分屯要害城鎮,以遏制土蠻,自己親率精銳部隊出塞二百餘里,直搗圜山。
土蠻軍隊聽說之後,竟是倉皇逃到了塞外,李成梁不戰而捷。
看完奏疏,朱翊鈞都忍不住笑了,看來土蠻真是個廢物,跟俺答學,卻沒有俺答的本事。又想騷擾大明邊境,又打不過。
除了公文之外,還有一封徐渭給他的書信。信中說,他收了兩個徒弟,是李成梁之子,李如松和李如柏,教授他們兵法。
朱翊鈞在回信中囑咐他:「好好培養我這兩位師弟,將來都是大明的將軍。」
遼東的戰事了結,朱翊鈞總算有了點空閒。一閒下來,他就想出宮散心,於是,又去了張居□□上,拉著張懋修一起:「走,哥哥帶你散心去。」
張懋修說:「我早已經從落榜的打擊中走出來了,現在只想好好念書。」
張若蘭卻當場拆穿他:「是,走出來了,就是整日整日把自己關在小院裡,閉門苦讀,也不見人。」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