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664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如此,便可將此事件扼殺在還未萌芽的階段。

朱翊鈞對於王崇古的處理非常滿意。當初,高拱、張四維都走了,唯獨留下了王崇古,的確是明智之舉。

朱翊鈞正打算給他封賞,誰曾想,第二日,一封彈劾王崇古的奏疏就出現在了朱翊鈞的御案上。

南京御史陳堂,以及他的同僚劉鉉、彭應時接連上奏,抨擊王崇古鬆弛邊防,便利敵人。與此同時還將方逢時也牽連進來,說他們在宣府與韃靼往來密切,常有密信往來,恐泄露大明之機要,從中牟利,望陛下明查。

此時,王崇古就在文華殿,朱翊鈞把奏摺拿給他看,本也是圖一樂。哪知王崇古蒙受冤屈,跪地爭辯一番,脫口而出「請陛下准許臣……」

「王尚書!」朱翊鈞的聲音沉穩有力,「想好再說。」

滿朝文武都知道,皇上最不喜歡大臣受了點委屈就動不動撂挑子走人,王崇古也是一時激動,差點說錯了話,趕緊叩頭謝罪。

朱翊鈞也不計較,反而安撫了他。

本以為此事也就過去了,沒想到,這幫言官還沒完沒了給事中尹瑾、御史高維崧再次上疏彈劾,朱翊鈞一怒之下,御批:「朕與蒙古人也往來密切,還稱兄道弟,你要如何?」

有皇帝力挺,言官們這才罷休。

薊鎮練兵結束,馮保寫了個摺子,讓汪道昆一併帶回京師,本人卻沒有回來。

他告訴朱翊鈞,想在邊關待一陣,整飭軍備。實則卻是呆在薊鎮,每天和戚繼光一道,研發和製作新的火器。

早前朱翊鈞又重新制定了鹽法,商隊除了通過運送糧草到邊關,可以換取鹽引,從福建運送海外買回來的鐵礦等物資到邊鎮,也可換取鹽引。

有了大量鐵礦,再以改良後的豎爐煉鐵,得到精鐵,製作火器,精度更高,威力更大。

快過年的時候,馮保才從薊鎮回京,帶回了許多戚家軍兵器房中新研製的火器。拿到神機營一測試,比從海上繳獲的西洋火器更為先進。

不僅如此,馮保還帶回了圖紙,朱翊鈞讓兵仗房拿回去,批量生產,裝備神機營。

年底,到了國庫結算的時候,也是御馬監和戶部最忙碌的時候。

大殿中,幾十個人在大殿中驗算,朱翊鈞在次間內,聽著噼里啪啦的算盤聲來回踱步。

馮保就那麼看著他,心說但凡有個計算器,也不能把孩子急成這樣。

朱翊鈞回頭看到他,一臉淡定的站在那裡,心中也似乎安定了不少。他走過去,拉起馮保的手,坐在炕上:「大伴。」

「陛下。」馮保站在他的旁邊,不肯坐。外面算盤都快打出火星子了,他幫不上什麼忙,也不能在這兒與皇帝平起平坐,被外面的人看到,心裡有想法的。

朱翊鈞說:「小的時候,一到年關,我就能聽到殿外的算盤聲,而後,不管是皇爺爺還是父皇,拿著那一張薄薄的紙,面色凝重。」

「那紙上的數每年都不一樣,都有一點是一樣的——那些數都是用紅字寫的。」

紅字寫的,那就叫財政赤字,以馮保的寫法就是前面加個負號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