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678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莽應里雖然只做了一年的國王,卻當了幾

十年的王儲,哪裡肯輕易捨棄至高無雙的權利,要帶領他餘下的士兵,輸死抵抗。

可是他不從,緬軍也受不了了,其中就有他的部下暗中向劉綎投降,願意裡應外合,幫助大明生擒莽應里。

然而,還沒等此計劃實施,有人先動手了。莽應里的堂弟對王座早就垂涎三尺,趁著莽應里內外交困之際,發動兵變。

劉綎趁此機會,率軍攻破了東吁都城勃固,生擒莽應里及其堂弟,還有先前那些不肯屈服的土司。

朱翊鈞給過他機會,莽應里自己沒抓住,那就按大明的律法,按謀逆罪處死。

接下來,沐昌祚和劉綎忙著接手緬甸各地軍務,朱翊鈞又從雲南調派包括巡撫劉世曾在內的大批文官,到緬甸處理政務。

緬甸地廣人稀,若是在太祖高皇帝眼裡,定會認為這是蠻夷小國,阻山越海,僻在一隅,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。

但是,朱翊鈞早在幾年前,就看到了這片土地對於大明的重要性。他苦於沒有一個藉口遠征緬甸,沒想到莽應里這個蠢貨,受了岳鳳的蠱惑,真以為自己是什麼白象王,能繼承他爹的遺志,開疆拓土。

剛接到他們進犯雲南的消息,朱翊鈞的確生氣,然而在生氣過後,更多的確實興奮。

他從不是個好戰之人,但這一仗,他非打不可。

朝會上,他只說調遣鄧子龍和劉綎驅逐賊寇,並未說他要攻下緬甸,乃是不想聽朝中那幫老傢伙在他耳邊嘮叨什麼「十五個不征之國」的祖訓。

接下來的事情,他交給下面的官員處理,由沐昌祚和劉世曾負責。自己帶著錦衣衛和一隊士兵,繼續往南走。

緬甸北部的百姓雖然因為長期戰亂而度日艱難,但這裡至少有許多城池和農田,只要停戰,農耕和經濟都會逐漸恢復。

南部的貧窮則是因為山地較多,平原狹小,耕地不足一成。稻穀產量有限,養不活那麼多人口。

朱翊鈞來到一個叫實兌的地方。他隨行帶了個嚮導,是個祖籍雲南,但生長在緬甸的漢族小伙子,會說漢話。小伙子告訴他,此處是個漁村,因為靠海,人們以打魚為生。

這裡有一座山,名為若開,作西北至東南延伸,輪廓狹長。海岸曲折,有眾多島嶼沿海羅列。

朱翊鈞沿著海岸線走了好幾天,忽然到達一處開闊地帶,於是登上附近的山坡遠望。

此地坐東面西,朝向大海,一座名為蘭里的海島與海岸形成一條狹長的海溝,風浪很小,地勢平坦,只有他們腳下這一片小山。

馮保沒有來過以前也沒有來過皎漂港,但他看過許多資料,知道眼前的大海正是印度洋,港外航道很深,港內幾乎沒有風浪,是一處自然條件非常不錯的深海遠洋港,極具開發價值。

朱翊鈞在他的影響下,從小就具備海權思維,也正是為了這座海港,和眼前這一片印度洋,才會費這麼大費周折,不熄滅了東吁王朝,也要拿下緬甸宣慰司,將其改為布政使司,將大明的版圖從兩京十三省,改為十四個省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