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67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他示意兩個學生接下去。

學生們對面而坐,相視一笑,齊聲道:「見之不若知之,知之不若行之,學至於行之而止矣。」

賀今行:「簡言之,正如『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』,學無止境,行無止境。」

「紙上得來終覺淺。」裴明憫想了想,「就像這書篋,不親眼看看,不親自嘗試,便得不到最真實的信息、最深切的感觸。」

「再推及到為人做事上……」

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討論半晌,最後下了結論。

「這就是我們遊學的目的,也是讀書做事應當奉行的準則。」

張厭深笑容不減:「你倆把先生我的話給說盡了,先生此次沒有什麼好說的了。」

他取一本書,借著被窗上輕紗軟了脾氣的陽光,細細看起來。

裴家給四公子準備的一應事物都是最好的。馬車做了減震,在平坦的官道上安穩行駛半日,到了汕浪磯。

三人下馬車換渡船。

誰知渡口幾處棧橋都被腳夫們占滿了,正熱火朝天地往大船上裝貨。

江上一列十數艘貨船,船頭船尾樹的白底大旗上,都是鮮紅的「柳」字。

烈日炎炎似火燒,他們就近尋了家茶水鋪子坐下,等對方裝完。

裴家的僕役們各自行動起來,搖扇的搖扇,泡茶的泡茶,又借店家的廚房做飯,拉車的馬兒也得了蔭蔽歡快吃草。

「這裝的是春麥子吧?」賀今行看著腳夫把兩個麻袋一左一右扛上肩頭,麻袋兩頭向下垂,腳夫整個人也跟著往下沉了寸許。

裴明憫點點頭,「柳氏自十一年起,就壟斷了江南路的糧食買賣。」

漢中路不似江南路有繁多的作物品種,大部分土地只種植最基礎的稻麥黍菽,與其他各路往來貿易最多的也是糧食。

因此與松江路並稱大宣南北糧倉。

正是麥覆隴黃的時節,刈麥的農民從早忙到晚,才有這一艘又一艘運往別路的糧船。然而他們自身卻未必能吃上一粒新麥磨出的麵粉,就算能,也未必肯吃,因為新麥與陳麥是兩個價錢。

賀今行看著大汗淋漓的腳夫們出神。

裴明憫說:「柳氏從無名布商做成收攏南北行會的第一商行,當真厲害。」

「江南路是柳氏發家之地,也是柳氏商行的大本營。其大當家柳飛雁雖是個女人,然初出茅廬時就眼光獨到、行事果敢,做到今天這一步不甚奇怪。」張厭深喝了口茶,「只是柳家人丁稀少,依附者眾多,卻未必個個忠心。」

裴明憫:「商人本性逐利,不可輕信。」

閒談間,一名白衣金冠的少年走過來,拱手先叫了聲「先生」,再與另外兩名少年打招呼。

賀今行拉開空著的條凳,讓對方坐下。

他發現這人真的酷愛白衣,除了書院的襴衫武服,就沒見過對方穿其他顏色的衣服。不論長袍短打,都是一身雪。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