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官員在甲板上一路看過去,盡皆鬆了一口氣,氣氛活泛些許。賀今行陪站在末尾,被有意無意地忽略;他也不主動參與交談,只望著江岸,面容上卻籠著一層淺淺的憂色。
潮平水闊,左岸沿江田野千傾,許多細長彎曲的人影頂著烈日在勞作。掏淤泥,疏田渠,預備重新引水插秧。
那是江陰縣的轄地,賀今行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前兩日曾有過一面之緣。
哪怕被洪水淹沒了一次又一次,只要有田地,有幼苗,有一點點存糧支撐,他們就能一次又一次用雙手重新播種下希望。
民生多艱,百姓們卻如此任勞任怨,仿佛身體本就由岩石做成,所以才能如此堅強;或許也是因此,他們被一些人認為逆來順受,可以隨意磋磨。
他出神地想,但岩石里蹦不出大活人,上至皇帝,下至黎民,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是會受傷會咽氣的血肉之軀。
「這江陰縣倒是振作得極快,已經開始搶種秋稻,恢復生產了。」人群里響起齊宗源放大的聲音。
嬴淳懿道:「這『鐵板縣令』倒是有兩把刷子。」
沈亦德接著他的話說:「確實有才幹,在兩天內收攏災民、恢復種植可不容易。若是每個縣都能像江陰縣這樣,那賑災救災可就輕鬆多了。」
孫妙年與齊宗源對視一眼,假笑著說:「江陰縣是咱們江南路少數幾個設有義倉的產糧大縣之一,有充足的儲糧,所以才能這麼快地進行反應。絕大部分地縣都是沒糧倉的,還是得靠朝廷救命。」
他說罷,忽地靈光一閃,叫道:「對啊,江陰縣的義倉還有糧嘛!制台,咱們可以從這裡調糧啊。」
「但江陰縣遭受了兩回洪災衝擊,一次比一次慘烈。現在沒有賑濟,還要調走人家的存糧,未免太不講仁義了吧?」賀今行說出上船以來的第一句話,「更何況江陰縣終究只是一個縣,縣裡義倉存儲有限,且糧食都是當地百姓繳上去的。按律來說,官府也不能隨意處置,要調糧,也需徵得當地百姓的同意。」
他聲音不高,抓住了齊宗源開口前的間隙,正好能讓其他人都聽見。
孫妙年一聽聲兒就知道是他,蓋了下臉,才轉身說:「人畜雖然受損,但糧倉又沒事,吃糧的人頭還減少了。也不求他江陰能供一個州,把多出來的糧食分給周邊的幾個縣總行吧?就九峰三縣,不多吧?」
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下,賀今行緊跟著道:「江陰縣在太平盪泄洪之前,就收納了總數過萬的流民,哪怕有死傷,存活下來的人也是個不小的數量,糧倉未必能夠負擔自用。」
「我說賀大人,您怎麼總是隨時和長官頂嘴,還這麼多理由?」孫妙年一副吃了蒼蠅的表情,「您就一舍人,別咸吃蘿蔔淡操心了行不行?」
他依然眉毛都不抬一下,回答對方的疑問:「下官身為欽差副使,身負督辦之責,大人的提議不合情理,下官自然要辯駁。」
若依孫妙年在布政司的脾氣,早就讓左右把人拖下去處理,但欽差使團偏偏動不得,只得眼不見心不煩地扭過頭,「齊大人,您來。」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