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90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大門兩邊的石燈靜靜燃燒,他「謝主隆恩」的回音似還未消,立於一旁的嬤嬤便上前來扶,「郡主,快快起身罷。」

宣旨的老太監將合攏的聖旨交到他手裡,細聲說:「萬歲爺還有口諭,讓您就當這道聖旨是封信,寫封回信給他老人家。」

他拘謹地接過聖旨,道了聲「是」。

「郡主不必惶恐,一別多年,陛下和娘娘都是念著您的。」老太監斜睨一眼身後豎立的禁軍,垂手露出個不明顯的笑。

這兩位都是他年幼時居景陽宮所熟悉的老人,賀今行意會,壓著聲音道:「待靈朝回京,一定去拜見皇后娘娘。」

待將人送出別院,他回頭關閉門扉,才握緊了聖旨。

持鴛與賀冬在內院等待,為以防萬一,完全沒跨出過二門,見到他便問情況如何。

「陛下說他準備了三份年禮,讓我趕在年節前回京,可以先挑。」賀今行揀緊要的事說了,把聖旨遞給持鴛。

後者快步走進裡間收放起來。

賀冬跟在後面進屋,發現沒有皇后的什麼事,奇道:「只有皇帝下的旨,為什麼讓皇后宮裡的人來宣?」

「不管哪個宮裡的奴婢,往大了說,都是陛下的奴婢,陛下自然能隨意驅使。」持鴛動作利索,轉眼又出來,一邊說一邊示意賀今行別動,然後踮腳為他解下面紗。

「皇后宮裡的人認得我,或許是為了確認我好好地待在稷州,沒有亂跑。或許是因為臣女婚事,由皇后過問最好。又或許,這本非陛下所願,而是皇后爭取到的機會。」他走到書案前,取小紙鋪開,「不論為什麼,陛下要我回信,我必須做出選擇。」

持鴛聽完,給他研磨的動作只稍稍一頓便恢復如常,嘆道:「皇后娘娘是個好人。」

賀今行提著筆遲遲未落,沒有否認,「天化五年到八年間,我和淳懿、蓮子一同住在景陽宮裡,裴皇后是真心喜愛我們。她不止會找來我們想要的所有吃食玩具,還督促我們讀書習字,學騎馬射箭。」

那時,三個孩子都居於偏殿,但一日三餐幾乎都由裴皇后親自安排。明德帝有時也會過來和他們一起用膳。

「難道裴皇后也想插手你這個,額,婚事?」賀冬說起來總有些彆扭,然而說完就覺得這事兒不對,「遙陵賀氏已有嫡女嫁與裴氏子,再打你的主意那可就過分了。」

賀今行有些頭疼地盯著紙面,沒有說話。

他的師長,尤其是張厭深和王義先,私底下對當今聖上的評價都頗為咬牙切齒。但他與明德帝有過許多次接觸,認為陛下並非那麼不堪。

信件不能當成奏摺寫,但帝心難測,他該不該在聖旨沒有明言的情況下,在這封信里稍微提一提王玡天?

持鴛溫柔的聲音猶如輕風緩緩送來:「皇后娘娘與秦貴妃都是在建元之後才進宮,秦貴妃一貫受寵,但十幾年來帝後相敬如賓,皇后娘娘執掌鳳印穩穩噹噹。」

她在景陽宮當過差,隱約觸碰到裴皇后與秦貴妃之間微妙的平衡。但一時風平浪靜,不代表永遠相安無事,便換了個角度猜測:「做事不急於一時,為了以後打算也是可能的。」

賀今行不多想,只道:「照料呵護之恩,我當報答。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