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653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茶還沒端上來,崔連壁就清醒了,「這是不是太少了點兒?涼餉征了八百多萬,下西洋的船隊帶回近四百萬,還有陸大人您獻上的族產,近月抄沒的罪臣家財……」

他比戶部的郎中都要清楚這些收入,一項項算來,一千三、四百萬絕對是有的。

陸潛辛帶著笑同他掰扯:「北方軍修補工事要了一百萬,振宣軍安營練兵要了不止一百萬,西北軍的糧草、裝備、撫恤更是一筆一筆如流水似的走,少說也有五百萬,再有各州衛整備,這些軍費支出都和你們兵部確認過,由你們押運到各邊,崔大人豈會不知?」

「再加上這兩年欠俸補了有一百六十多萬,各地賑災加上安置西北流民撥款兩百萬,您說還能剩多少?」

「能拖欠的款項都沒算進來,就這,想剩三百萬都還得在帳上做文章,從其他地方摳。若再扣減掉明年的各項預算,剩一百萬都難。」

能用的數目立刻就降下來了。

涼餉名為抗擊西涼而專門徵收的稅賦,實際用途不止西北軍費一宗。各方面急需用錢的地方太多,國庫又緊張,不可能專門放著大筆錢等日後打仗再使。

崔連壁自然明白,但這不代表他就贊同某些挪用。今日正好說:「軍費所支,朝會上是報過的,一筆一筆皆有帳目,我兵部拿得出。其餘帳目,咱們可沒見過一眼啊。」

他冷笑:「蓋寶殿都有錢,這才過多久,就如此緊張,連軍需都要推脫?」

「蓋寶殿」是上個月的事。

大雪壓塌了京郊一處皇寺的寶殿。那是明德帝為賀太后娘娘五十聖壽而捐資興建,讓僧侶專為太后誦經祈福,以佑太后延年益壽。該寺的砧基道人立刻上報僧錄司,請求重修。

這事本該由太常寺負責,這筆錢也本該由皇室內庫支出。但因多年來工部包攬形成的慣例,僧錄司轉頭就送了呈子到工部,請工部派人來處理。

若是傅大人還在,必然接到消息就派人拉著工匠木料過去了,修繕完畢才讓宮裡知曉,不大不小地邀個功。

然而當時的工部正暗潮洶湧,負責的主事自顧不暇,沒精力也不願應付這些不入流的僧人,所以直接把呈子轉遞到戶部。戶部哪兒有款撥,也就按下不處理——每日要錢的文書收一沓,一多半都被這麼擱置著,往後拖。

寺廟那邊左等右等,沒下文,又不能一直任由寶殿塌著,怕背上不敬的罪名,就私自想法子捅到了太后那裡。

太后娘娘震怒,又對著皇帝流淚道,為她祈福的廟宇垮塌竟無人管,難道這些個臣子是盼著她早死?

話到這份兒上,皇帝被落了臉,底下人能得什麼好?哪怕心底揣著大不敬的念頭,也得恭敬地低頭告罪。

最後戶部挪了筆預備正月疏通官溝的款子撥過去,工部也從寧西路調了批好木材,才把這事兒打發掉。

諸如此類,總有不得不撥款的理由。每一筆幾萬的銀錢,架不住積少成多,做起來帳就是個麻煩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