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688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他仍是一副斷案的鐵面,無情到同僚都忍不住朝他瞥來視線。

崔連壁更是剜了他一眼,主動高聲道:「陛下,賀大人不願意,臣願意!」

「你若走了,兵部事務誰來總理?」明德帝露出一副頭疼的模樣,片刻道:「罷了,還是叫盛環頌去。」

崔連壁有些失落不能親自到殷侯靈前祭奠,但他的副手能代他去,多少也算安慰。

明德帝:「殷侯歿了,仗還得繼續打,諸卿以為,誰能接他衣缽?仙慈關離京幾千里,來回一趟不容易,任命早些定下來,好一道帶過去宣了。」

這答案幾乎是現成的,在場五位大臣很快就將意見達成一致,最佳人選就是王義先。

唯一的疑慮在於,「王義先到底不是殷侯,若全面接管西北軍,再兼管振宣軍,難免力有不逮出現疏漏。」

明德帝俯視眾人:「振宣軍既然拉扯起來,總兵人選也該有個定論,諸卿以為如何?」

「陛下所言極是,振宣軍雖是新軍,但也不能長期地散亂下去。」崔連壁附議。

振宣軍成立不到半年,建制並不完善,成熟的將官更是稀少。隨著他們陸續投入戰場,這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,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戰鬥力,必須儘快解決這些問題。首先,就得有一個能讓全軍信服、能帶領全軍贏得勝利的將領。

其他幾位立刻明白過來,皇帝半夜叫他們來,是要現在就進行一場廷推。

怎麼這麼急呢?有人心生疑竇,但此時也來不及細思,必須先考慮這個人選的問題。

只是這些年來將星凋零,來來回回能提的就那麼些人,皆為老將。

與同僚低聲議論過後,陸潛辛上前道:「陛下,臣以為,西北軍的韓履寬韓將軍,從戎二十年,有資歷,有功績,也有人望,可堪總兵之任。」

說話時便不著痕跡地瞥向左右,兩位相爺神色如常,崔連壁卻很快地皺了下眉。

陸潛辛從這短暫的皺眉里嗅出一點不同尋常的氣息,崔連壁大約比他多知道些什麼。

這也不稀奇。以殷侯謹慎而周密的個性,臨終前勢必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安排,也必定有奏摺送回京達於陛下。據他近來所知,去歲開戰以來,邊關重要些的摺子,總是從兵部遞,已經許久沒有經過中書省——摺子經過崔連壁的手,誰知道他會不會先瞧一瞧內里玄機。

明德帝果然否決道:「殷侯向朕提過,這韓履寬要接王義先的任,不妥。」

「還有這一層,那看來是臣失慮了。」陸潛辛被駁了就退回原位。他提出這個人選就是等著被否決的,是以還能沉得住氣。

再回憶起先前所思,忽覺自己可能想岔了。

不經中書省而直達天聽啊,相比本就和邊軍穿一條褲子的崔大人所獲的些許便利,政事堂被無形削弱的權力與顏面重要得多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