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812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「謀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啊,這怎麼能兩全?」王正玄嘆氣,絞盡腦汁地想了半晌,突然道:「說起來,戶部虧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,就這幾年,秦毓章是怎麼幹的?抄了個柳氏商行,走了趟遠洋商貿,巡了回鹽茶稅,許輕名在江南弄的那什麼寶券也不是不可以推廣到全國……」

背地裡指不定還有什麼手段,他當真琢磨起來。

裴孟檀打斷他:「竭澤而漁,遠水解不了近渴。光是西北這一年的仗打下來,未發的撫恤和在民間採買糧草棉布的欠款就有將近三百萬兩。」

一直沒有開口的忠義侯突然說:「我等豈能如秦黨一般行事。」

阮成庸拱手請教:「不知侯爺有何高見?」

忠義侯轉過臉來,看著老師新晉的這位心腹,道:「天下蠹蟲多矣,皆非我同類。本侯就奏請陛下,挑些為惡鄉里、罄竹難書的抄家沒產,充入公庫,誰又能有什麼意見?」

裴孟檀搖頭:「不妥。薈芳館文會在即,您此時出面對世族動手,必然生嘩,令士子們動搖。」

忠義侯:「難道所有士子都是蠅營狗苟之輩?依本侯看,正可藉此看清人才秉性。老師,庸碌貪婪之人,招攬來又有何用?」

裴孟檀還是搖頭:「侯爺,人心險山川,名聲易破不易立,能不出差錯就不要去試。」

阮成庸跟著道:「而且實行下去,也不太好辦。我大宣開國一百多年,各地域的世家大族就沒有不聯姻的,姻親連姻親,關係彎彎繞繞,全繞在了一塊兒,一拔就是一串。要將人破家滅門,又豈知人不會狗急跳牆,四處攀咬?鬧得大了,收場就難了。」

他頓了頓,說:「下官倒是想起個辦法。」

王正玄急道:「有什麼辦法你說啊,這時候還賣什麼關子?」

阮成庸伸出兩指,低聲道:「就兩個字,捐納。」

「先帝初年,因歲計尚有餘裕,廢除了捐官之法,只留國子監納監一項,作為吸收人才的途徑之一。現今國帑短缺,奏請陛下重開捐納,減緩戶部壓力,也是情理之中。」

「哦對,還有這法子。」王正玄恍然,旋即皺眉:「可是光捐納能捐出多少錢來,朝廷上下也沒有那麼多的位置啊。」

忠義侯則道:「先帝廢止此法,怕是也有冗官冗吏拖累朝政之故吧?」

阮成庸道:「侯爺所言極是,所以要先裁撤一批人,譬如那些秦黨餘孽。再有缺補缺,實在沒闕位,就讓他們等著,先給個官身、賜個虛銜,不予實職,少收些錢罷了。」

王正玄側目:「這倒是順水推舟、一石二鳥了,阮大人好想法。」

阮成庸只道不敢當,「下官也是斗膽猜測,陛下沒有非要大家怎麼樣的意思,只是想讓大家出錢出力,那就出唄。捐官納監,增補闕位,明碼標價,朝廷多了進項,地主們得個官身榮耀,兩相歡喜,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多大的齟齬了。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