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到大街上,被來往行人環繞,憋了許久的鄭雨興挨著上司小聲說:「其實我也覺得陛下更屬意侯爺……不過賀尚書看起來倒是沒有偏心,挺公正的。」
大家提及文會和忠義侯的時候,賀大人一直板著臉閉目養神,不曾參與;說到旭皇子說得有些過火了才出言打斷,沒有因為旭皇子被陛下冷落,就准許大家放肆議論。
賀今行卻說:「若他有意約束,部中官員會隨便起頭說這些嗎?」
「啊?」鄭雨興愣了一下,再仔細想想,換成他們通政司,絕無可能在直房裡明議皇親暗討儲位,不由對下午的場景、以及自己的聯想感到一絲微妙。
可若說賀大人有所傾向……在忠義侯和旭皇子之間,明眼人要麼不做選擇,要麼都會看好前者吧?
不過,不管這兩位誰成為儲君,都與他們無關。通政司只忠於陛下和朝廷,他也只需聽上峰吩咐行事即可。
鄭雨興自覺想明白了,邁出堅定的步伐,跟上賀今行。
回到小二所交完差,這段忙碌的時日終於暫停,在刑部和大理寺做出反饋之前,他們可以不用再繃緊神經。
賀今行瞧著時候不早,便讓大家提前下衙。他也回家換了官服,問星央要不要一起去薈芳館。
這幾日賀冬出門在外,星央認不全草藥就沒去醫館,悶得無趣,自然答應。
他給兩匹馬兒加足草料,回屋找出一頂寬檐帽帶上,跟著今行雀躍地出門。
層雲積蓄在天邊,被西斜的太陽一點點浸染。
薈芳館所在的整條街彩旗招展,攤販夾道。被吸引而來的遠不止讀書人,男女老少皆可見,不時還有兵馬司的兵員巡邏維持秩序。
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,建築本體坐落在迤邐雲霞中,就像一名紅光滿面的青年,蓬髮著熱情與朝氣。
越接近薈芳館大門越人滿為患,賀今行二人把臂相攜才沒被擠散,成功順著人流進館。
遊人繞過影壁就不能再往前,他停下腳步,放眼望去。
館內格局未曾大改,只左右池塘圍著薈芳塔築起數座水榭,以長廊連通;高台上撤去了所有不必要的器物與裝飾,呈環狀設席過百;上下皆座無虛席,甚至有一席擠二三人或是坐不下乾脆站著的情形。
台中央立有一尊青銅鼎,供奉著一副白絹黃邊的御筆,即是明德帝親題的荀夫子《勸學》選段。文會第一日便以此作為開篇的主題。
一名中年文士立於御筆下首,背靠蒼天落日,舉著一卷文章慷慨陳詞。
時光的流逝毫不影響與會者高漲的熱情,底下諸君有的仰首傾聽,有的低聲交談看法,有的受到啟發提筆疾書。窄袖素服的侍從穿梭其中,為他們添紙加墨。
台上論罷,得到與會者讚許一片,坐鎮於評席上的幾位大儒也點頭予以認可。這篇文章便被列為精品送至場外,張貼到影壁前的告示欄上。
每貼一篇,守候已久的各書肆小報夥計便立刻湧上去抄錄。不拘奇詩妙詞巧文精論,只要是「薈芳館才做出來的」,便能引人爭相傳閱。
賀今行隔著欄杆瀏覽剛剛上榜的文章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