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990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士子們深為理解,目送一行人離開,卻不見熟悉的儒生。

「子回先生去接人,怎麼也沒有一道回來?」

正向館丞匯報此事的門房聽見,解釋說:「子回先生在永定門遇到一位從稷州上京城伸冤的老翁,念其老邁而伸之以援手,跟著一起去應天門了,或許要下午些才能回來。」

「伸冤?」大家在生活中幾乎都沒聽過這個詞兒,新鮮無比,「不知這老翁有何冤屈,稷宣之路千里迢迢,身體扛得住麼?」

館丞道:「這就不知了,他們沒說。」

「那就等他們出來的時候再問問,我們還是繼續辯義吧。」大家對文會的興致更高。

館丞便預備主持下一場,獨立高台的裴明憫卻拱手道:「在下想起一件事,需得快些趕去應天門,不能在此多留,所以這一場就不參加了。」

「裴兄怎地這就要走?」當即有數名士子站出來挽留,「裴兄博學多識,今日幾場議題都有獨到見解,發人深省,我等還想與您多多交流。若是事情不急,不若先派書童過去?」

裴明憫自懷中取出薄薄幾張疊得極其齊整的舊紙,「正要向大家說明,我方才所提的見略,皆非出自於我,而是出自於這一封已經呈到陛下面前的《諫興亡疏》。」

「什麼?」不止挽留的那幾人,全場所有士子包括館丞在內都驚愕非常,讓他們感到竟不是自創的學說。

裴明憫展開那幾張卷了毛邊兒的紙,高高舉起,「先有此疏諫上,再有開捐,再有改稅打頭、於江南試行的新政。諸位若感興趣,我便交予館丞,張貼在館內,供大家覽閱。」

大家還是難以置信:「裴兄在開玩笑吧?原作者怎麼可能不是你?」

「如果真不是你,那你為什麼要在文會上提出來,和大家分享?」

裴明憫收回手臂,將紙疏拿到眼前。他看著那些熟悉的字跡,說:「因為我想為寫下這封諫疏的人證明,他的才學與見地不弱於任何人,他提出的觀點是切實可行的,有希望改變現狀的。只要讓大家了解他,就很容易讓大家再進一步地理解他、支持他。」

有人急問:「誰人有如此能耐?」

「進此疏者,」裴明憫平靜地回答:「是身在刑部大獄裡的賀今行。」

「怎麼可能!」眾人聽說答案,比先前聽說裴明憫不是原作者還要駭異不少,短暫的震驚過後,都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。

「此人與裴兄同科分魁,有此學識倒也不算稀奇。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