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予懷嘆氣:「我不確定。」
大皇子、二皇子、四皇子,似乎哪一個都有可能。
衛聽瀾沉吟片刻,也隔著衣料在他胳膊上劃了個「四」字:「我覺得是他。」
在他前世的記憶中,大皇子成年後便遠赴封地,跑得比誰都快,據說連行李都沒怎麼打點,就迫不及待地要乘車遠行。
澧京出亂子時,他甚至連面都沒露過。
而二皇子……他根本就不在乎東宮之位,他盯著的一直都是皇位。
而且衛聽瀾不覺得二皇子會放著祝予懷這個天賜之才不去拉攏,反而一上來就將人趕盡殺絕。
剩下的便是那陰晴不定的四皇子。
祝予懷思忖了半晌,道:「他的母家是裴家……的確可能性很大。」
大燁的朝堂架構,主體為三省六部,其中樞是中書省與門下省組成的政事堂。而政事堂中的首腦人物,便是四皇子的外祖父,中書令裴頌。
政事堂負責商議國家大事,起草詔書,擔任的角色類似於前朝時期的宰相。
但明安帝並不樂意見到相權過於集中的情況,相比於政事堂,他在遇到抉擇不定的大事時,更傾向於向翰林學士問策。
翰林院的前身為文學館,初設時廣納天下飽游沃學之士。這些人最初甚至沒有品級和官階,僅僅是一群環繞著皇帝的文人墨客。
但隨著朝堂局勢日趨複雜,翰林院的地位也逐漸提升,到了本朝,已從陪同皇帝進行文娛消遣的文人團體,成為了類似於天子秘書的角色。
祝予懷知道,自己的父親之所以被人稱為「提筆安天下」的祝公,就是因為有些時候,明安帝會繞過政事堂的商討流程,直接命翰林院草擬詔書——與中書舍人起草的「外製」相對,翰林院起草的詔書被稱為「內製」,很大程度上,代表了皇帝本人的意志。
而這也就意味著,翰林院與政事堂之間,存在著難以忽視的制衡關係。
第072章 心聲
祝予懷揣著滿腔心事,在腦海中推演了半天,到底還是累了。
兩人絮絮地說了會兒話,衛聽瀾聽出他的疲倦,安撫道:「別想這些了,早些歇息吧。」
祝予懷的眼皮早就開始犯沉了,輕輕應了一聲。他平躺在榻上,腦袋挨著衛聽瀾的肩,就好似有了一點落在實處的安全感。
衛聽瀾在黑暗中睜著眼,細數著他逐漸綿長的呼吸聲。
不知過了多久,衛聽瀾極慢、極慢地側過身,覷向身邊人近在咫尺的睡顏。
夜色里雖只看得清個朦朧的輪廓,但那柔和的眉眼,鼻樑,唇瓣,就像刻在腦中似的,越描摹越清晰。
衛聽瀾凝望了許久,終是沒能忍住,湊近過去,在他的眼尾落了個極輕的吻。
祝予懷睡得不太踏實,眉峰微攏起來,下意識地朝他偏了下臉。兩人呼吸相錯的那一刻,衛聽瀾只覺得胸腔里狂鼓亂敲,縈繞於心的渴望幾乎要滿溢而出。
他在擁抱的衝動和僅存的理智之間艱難地抉擇著,最終還是鋌而走險,鬼鬼祟祟地探出了一隻手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