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深恩不負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253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和談一崩,過不了多久,邊疆就要開戰了。

趙松玄抓緊時間,大刀闊斧地重組禁軍,整改朝堂,澧京從動亂到安定只用了短短几日。

裴黨黨羽被清理近半,朝堂架構一再精簡,冗餘的閒差全部裁除。朝堂風氣煥然一新,從前那些消極怠惰的官員都爭先恐後地抓緊幹活,生怕自己貢獻少了,被新帝一道旨意貶出京城。

芷蘭學子的觀習期已滿一年,顏庭譽、龐郁、季耀文等人都被安排了核心要職。青荷縣縣令崔文勉也被提拔,從七品小官一躍為河陰州府,協助三法司重新審理涇水貪污案。

等朝局穩定下來後,祝東旭卻上了道摺子,請求辭官致仕。

趙松玄批到這封奏摺時,匆匆丟下沒處理完的政事,親自出宮去了趟祝府。

祝東旭本來在竹院中照看兒子,聽到御駕親臨,吃了一驚,連忙出去迎接。

但不等他下跪行禮,趙松玄就上前將他扶住,懇切地問:「朝中百廢待興,祝大人為何突然要走?若是朕哪裡做得不好,朕一定改。」

祝東旭看著他殷切的神情,心中難免動容:「聖上處事英明,任人唯賢,沒有哪裡不好。」

這是真心話。趙松玄雖是為了復仇才坐上的皇位,但他即位後的每一個舉措,都把家國利益放在個人仇怨之前。他不止任用原先的東宮僚屬,就連曾經被迫向裴黨低頭屈服的官員,他也不計前嫌地提拔重用,如此心胸,非常人所能有。

趙松玄誠心又問:「既然如此,祝大人為何不肯留下輔佐朕呢?」

祝東旭嘆氣道:「聖上恕罪,臣之所以請辭,於私,是為了臣那多病的孩兒。他已經數日昏迷不醒,臣想帶他回雁安養病……這是臣身為人父的私心。

「於公,大燁官場太過陳腐,只看資歷,不看才能,臣雖多年為官,但要論智謀與才幹,其實比不上翰林院中的青年俊傑。」

趙松玄還想再勸,祝東旭卻又搖了搖頭:「朝中百廢待興,缺的是年輕有鋒芒的新鮮血液,而臣年歲漸長,思想古舊,提出的主張大多趨於保守;偏又久居高位,名聲太過,留下來只會讓年輕人瞻前顧後,不敢放手一搏。聖上,您身邊不乏王佐之材,若有心改革官制,這第一步,就是肅清官場舊風,給年輕一輩騰出施展抱負的空間啊。」

他勸得情真意切,趙松玄連挽留的話也不知該怎麼說了,最終只能把著他的胳膊,無奈地嘆了口氣。

「祝大人用心良苦,朕銘記於心。您若決意要走,朕不阻攔……來日您若回心轉意,澧京朝堂上,永遠留有您的位置。」

*

六月中旬,祝府遣散了大半僕從,租了幾輛寬敞的馬車,舉家遷往雁安。

祝予懷仍在昏睡,易鳴要趕車,祝東旭也要照看妻子,行路時,德音就獨自在馬車裡守著祝予懷,絮絮叨叨地跟他說話。

祝予懷始終沒有回應,德音說著說著,心裡難過,找出了以前祝予懷以前給她講的話本:「公子,我識字了,我講故事給你聽吧?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