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歲事當長賀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330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他想這麼做已經很久了。

回京第二天,陸旋就遭受了一輪炮轟。

上疏的御史見陸旋還能安穩坐府中,還從鐵羽營調了些人到將軍府護衛,皇帝沒有要半點問罪的意思,登時不樂意了。

不僅催魂似的連上幾則奏疏,在早朝時還催促皇帝給陸旋治罪。

皇帝任他口若懸河,直至燕西傑結束輸出住了口,才取出一封書信來。

「在座各位,都是我大兗朝中支柱,是朕的左膀右臂,股肱大臣。無論京官外官,都是為了家國天下,黎民百姓。」皇帝與一雙雙望著自己的眼睛對視過去,「你們聽聞有人彈劾陸將軍在外橫行,蔑視邰州文武官員,禍害百姓,因此而義憤填膺。可朕手裡這封信所寫內容,卻截然相反。」

那是一封來自邰州當地名為文義友的候補州判的信,信里清清楚楚寫著知州周衷是如何虛報防營名額,吃空餉、吞獎賞、擅自增稅、賄賂朝廷派去督查的官員、接待往來官員極盡奢侈,違背朝廷禁令。

「早在陸將軍到達邰州之初,便將軍營員額核實清楚,送入京城,多年來吃空餉累計近百萬兩,白紙黑字。一直不曾泄露消息,只因朕想看看,還能查出什麼來。」

皇帝聲音冷酷,帶了些怒意:「朕對有功將士從不吝嗇,發賞銀百餘萬,荷戈軍士半點未沾,文武官員私囊半滿。邰州文武官員勾結,剋扣、延發軍餉,朕聞之痛恨!尤恐多耗費國庫銀兩,而動用內帑,令各衙門候發帑銀,地方官員陽奉陰違,竟到不了將士手中!」

方才還慷慨陳詞的御史霎時沒了聲音,朝堂上只有皇帝的聲音迴蕩。

「現在陸將軍查明,奏疏都在朕這裡。你們雙方各執一詞,彼此指責,誰冤枉好人顛倒黑白,這件案子朕一定徹查到底,絕不姑息。即刻命人將邰州知州周衷押解入京,著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三法司共同審理。退朝!」

皇帝下了令,拂袖而去。

朝中大臣面面相覷,小聲交談起來,漸漸聲音越來越大,嘈雜紛亂。

站在其中的班賀作壁上觀,與從風暴中脫身的工部尚書俞燔一同,置身事外。

候補知州文義友那封信件公布後,吏科給事中范震昱的彈劾奏疏也接踵而來。

他要彈劾的是吏部侍郎李倓。

身為身負遴選官員重任的吏部大員,竟然識人不清,舉薦周衷那樣貪贓枉法的奸佞墨吏,德不配位,應當追責,以連坐處。

隨著范震昱的下場,場面變得更為混亂。

御史與科道官本就以監督官員作風、品行、以及公務上的紕漏,翻舊帳,揪小辮,政見不合互相指責,不是稀罕事。

現在不只是陸旋與周衷要被調查,吏部侍郎也被拖下了水。燕西傑一面彈劾陸旋,一面和范震昱吵,忙得不可開交。

文官嘴皮子眾所周知,吵起來皇帝的呵斥都止不住,連著兩次聽不下去半途離席,留他們自己吵去。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