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歲事當長賀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524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這番舉動一面是在向太后示弱,並非自己指使,另一面也是表衷心,華太后是嫡母,他絕不會因那封奏疏,而與太后再生間隙。

三日後,刑部查明那名員外郎背後並沒有指使者,全是出於他個人意願。趙青煒下旨,此人誹謗太后,大不敬,革除官職,永不錄用。

這番舉措及時又果斷,華太后是舒心了,但皇帝謙卑的態度看在朝臣們眼中,更是成了華太后把持皇帝的確鑿證據。

那些摸爬滾打到現如今地位的大臣們,哪裡敢將矛頭指向太后,於是便在最近發生的事上挑起毛病來。

陸旋前去主持賑災,待災情解決功成歸來,華太后與皇帝給了他不少賞賜,在這件事上,有人提出了不小的質疑。

奏疏中寫道,旱災一事,聞者痛心,朝中上下無一不心牽於此,盼望災情得到解決。災情雖然得到了解決,但陸旋並沒有多少功勞,根本不配得到那些賞賜。

上疏的戶部侍郎湯弼年過半百,當年是進士第一,任大理評事,之後一路升遷十分順利,朝中頗有聲望。

莫名遭受指責的陸旋直覺自己只是表面上的靶子,是借著打擊他,從而否認救災的正當性。

出於本能,陸旋不能就這麼隨意讓人指責,獎賞他不稀罕,不要也罷,但不能讓他們在這裡信口雌黃,顛倒是非。

但他想要上疏反駁,怎麼寫都覺得反擊不夠有力,心裡有些窩火。

即便他對華太后並不熟悉,也不是太后黨,但這件事上,怎麼說華太后及時下旨,也是救了數千數萬條人命,怎麼能反口成了罪過呢?

陸旋幾乎要把湯弼的名字咬碎了,也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能那樣說:「太后派人治災,難道還錯了嗎?」

班賀道:「政治便是如此,並非你做了對的事,你就是對的。為打擊政敵,不僅要挑你的過錯,甚至可以盼著對方在重要的事上出大紕漏。」

「他們沒有去過受災的地方,只看到文書中冰冷的數字,不知道那裡的百姓到底過得如何,甚至不知人餓極了,連同類的屍體都不放過!幾個月不管,會餓死多少人!」陸旋眼神冰冷,「我敢說,他們恨不得沒有下雨,再多餓死些人,就可以更理所當然地跳出來,指責上面決斷錯誤,貽誤災情,將我們統統都治罪!」

班賀思索片刻,說道:「你別出面,皇帝與太后是明事理的,你是為他們做事,他們自然會偏袒你。不就是吵架麼,有人比你更合適。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