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歲事當長賀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527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這話問出來,顯然是不會聽見否定答案的。誰敢在朝堂上,當著文武百官的面,說皇帝尚且能力不足?

這樣說,難道是還想讓華太后再次垂簾聽政不成?

寧王聽著,眉心不自覺皺起來,沒有貿然出聲附和。表面上聽著像是誇讚皇帝處理朝政的能力,實際上想說什麼,還得看後文。

華太后的話別有深意,一定意有所指。

定國公華明輝忽然大聲說道:「陛下自登基以來,便格外勤政,沒有一日懈怠,今非昔比。豈止是有能力處理朝政,陛下足智多謀,陛下英明。」

有了領頭羊,附和的聲音也多了起來。

聽著下面朝臣們唯唯諾諾稱是,對皇帝一片讚揚之聲,華太后嘴角揚起一絲冷笑。

朝臣們安靜下來,華太后再度開口:「既然皇帝足以獨自處理朝政,那麼,我想輔命大臣也就不必如此辛勞,為皇帝處理奏疏了。」

聞聽此言,寧王雙目圓睜,不敢置信地看著台上,雙目銳利,恨不能穿透簾幕。

華太后表演這一出,根本就是為了說出這句話!

朝中大臣指責她干涉已親政的皇帝過多,她便以退為進,反過來用同樣的說辭,讓其他輔政的大臣也不要干涉皇帝。

被反將一軍的寧王愣在當場,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。

她分明就是想借這一招,將自己趕出朝堂!

「寧王。」華太后溫聲說道,「寧王年事已高,聽聞近來身體不好,前些日子請了太醫前去診治,不知道身體好了沒有?」

寧王喉頭被哽住一般,面色凝重地回道:「謝太后關心,臣不過是一些小病,當日喝下藥便大好。臣願為兗朝死而後已,哪怕力竭病重死在朝堂上,也算盡了最後一份力。」

「寧王一片赤膽忠心,真是百官之楷模。」華太后感慨一聲,似乎從簾幕後傳出一聲嘆息。

再次開口,她的聲音多了幾分慈悲:「文帝當初也是如此,不聽勸告,日夜操勞於政務,積勞成疾,早早離去,留下我一個寡母,不知如何是好。若非寧王與諸大臣協助,皇帝也不能進步如此快,我是感激寧王與各位大臣的。如今皇帝能夠獨當一面,我又怎麼忍心看著寧王勞累?」

華太后頓了頓,銳利的雙眼觀察著簾外的變化,寧王似乎還沒回過神來,她滿意地繼續說了下去。

「我同皇帝商量過,雖然寧王早有封地,但至今已有二三十年,不如再為寧王另選幾個富庶之地,寧王可以挑一個作為封地。寧王今年得了第二個孫子,三代同堂,喜事一樁,不如早日卸下重擔,去往封地,正好頤養天年,享天倫之樂。」

這樣的場面,何其熟悉?

班賀回想起,當年文帝坐在高處,含笑詢問老臣身體是否康健,勸老臣自己放手權力。

這對母子倆不愧血脈相連,兵不血刃的招數,如今在他眼前又上演了一遍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