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長孫府夜宴,眾人商議召回褚遂良之策,卻都想不到太好的辦法。
最終,韓璦提出這個以死相諫的主意。
世家大族能百年不衰,正因他們懂得取捨之道,犧牲一個普通的世族成員,救下世族元老,這是常有的事。
話又說回來,這個自殺人選,又不能隨便找一個,官職太高,死了可惜,官職低微,死了起不到作用。
最終,官職低微、影響卻很大的監察御史,成為最佳選擇。
然而自崔義玄被許敬宗拉攏後,世家派系的御史就越來越少。
長孫府、來府、韓府都沒有族人擔任監察御史,只能從其他世族中挑選。
最終選來選去,盧博濤這個倒霉蛋被選上了。
范陽盧氏最開始極力抗拒,他們是山東老牌貴族,與關隴集團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,不願為了眾人利益,折一個本家精英。
直到長孫無忌給范陽盧氏開出極優厚的條件,盧氏族長才終於答應。
韓璦並不知道盧氏族長是怎麼說服盧博濤的,但他相信盧博濤肯定死的很不情願,畢竟他還有大好前程。
一個人懷著怨憤而死,家人自然看得出來。
倘若皇帝從中瞧出什麼破綻,只怕要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韓璦看向來濟,後者搖了搖頭,表情充滿無奈。
事先誰也不會想到,皇帝會突然不按常理出牌,提出要見一個小小監察御史的家眷,所以他們毫無準備。
現在只看未上朝的長孫無忌,能否提前一步,彌補這個漏洞了。
褚遂良的議題終於揭了過去,這場朝會卻才剛剛開始。
宰相兼兵部尚書崔敦禮出列,沙啞著聲音道:「陛下,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上奏,因大雨影響,送到前方軍糧不足兩成,請朝廷再運軍糧。」
崔敦禮雖不是朝堂年紀最大的,卻最顯老邁虛弱,說了幾句話,就有些喘不過氣來。
韓璦大步出列,說道:「陛下,程知節奉命出征,已近半年,卻依然逗留鄯州,顯見老邁,無法領兵,臣以為應該撤去程知節蔥山道大總管之職,另選良將替代。」
來濟出列道:「英國公能征善戰,且在軍中素有威望,正適合擔當重任,臣舉薦李勣接替程知節!」
李勣眯著眼笑了笑,並未出列替自己說話,因為他猜到有人會為他代勞。
果不其然,許敬宗走了出來,拱手道:「陛下,據老臣所知,盧國公行軍不快,是為等一支奇兵,並非有意怠慢。」
韓璦道:「等什麼奇兵?」
許敬宗微微一笑,朝崔敦禮笑道:「崔老尚書,您是不是還有什麼事給忘了?」
崔敦禮剛剛坐回去,聽到此話,愣了一下,瞪著昏黃的老眼,朝笏板看了過去。
大臣攜帶笏板,其中一個作用便是為了記錄文字,好防止上朝時將要上奏的內容忘記。
崔敦禮看完後,一拍腦門,又顫巍巍的站了起來。
「哎喲,差點給忘了,陛下,老臣還有事要奏。」
李治道:「老尚書請講。」
崔敦禮道:「燕然副都護『婆閏』,調集了五千騎兵,想投在程總管麾下,助我軍攻打賀魯。還說自備軍糧,不必朝廷供糧。」
李治愣了一下,隨即恍然。
原來這婆閏是回紇首領,他老爹是第一代歸附唐朝的回紇可汗,後來被侄子烏紇殺死。
烏紇控制了回紇部落,想要投靠突厥人。
婆閏當時二十出頭,在族中毫無威信,根本無法與烏紇抗衡,只得孤身一騎,前往燕然都護府,向唐朝求救。
當時的副都護名叫元禮臣,聽說回紇叛唐,不敢怠慢,點齊一萬多騎兵,在婆閏引路下,找到叛亂的烏紇大軍,將其擊潰。
婆閏親手砍下烏紇腦袋,祭奠在父親靈前,對大唐感激萬分。
他跟著元禮臣,入朝參拜,被李世民封為回紇可汗,燕然副都護。
自那以後,婆閏率領的回紇,成為大唐最忠心的小弟,只要大唐在西域用兵,回紇都會自告奮勇,與大唐一起作戰,還自備乾糧,不給人添麻煩。
當然,在大唐的庇護下,回紇的部落也越來越強盛,無人敢招惹。
李治微微一笑,道:「程老將軍不愧領兵多年,定是猜到婆閏會請命出擊,才緩慢行軍。准奏!」
韓璦和來濟對視一眼,都嘆了口氣,朝會開始沒多久,這兩場最關鍵的爭鬥,世家派系卻都落了下風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